关于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284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小学是孩子最先接受系统教育的地方,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一、前言 文章通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通过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加强来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具体可

2、以采取这样几种方法 (1)重视学生主体作用,采取互动的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纠正之前我们习惯的以老师为中心的错误方法,正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和学生开展互动,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麻木被动的地位,要为他们提供说出自己疑问和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锻炼思维、提高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兼顾各个水平的学生,力求全体参与。学生因为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难免在学习中存在差异,教师要看到这种差异,努力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参与进来的氛围。 制定正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轻松的课堂不代表一盘散沙,它指的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自主

3、去探究问题,是一个充实忙碌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提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真知。 2.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小学生天性好奇,求知欲旺盛。当他们具有质疑意识时,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 (1)把握导向。教师应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确信“学会质疑就是学会学习”,“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帮助学生克服“有疑问是由于自己脑子笨或没有认真听课”,“提问怕同学嘲笑”等思想

4、顾虑,从而使学生解放思想,积极投入到人人争当质疑小能手的学习活动中。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源于他看到“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落在地上”,而产生疑问“为什么不从树上掉到天上去呢?” (2)保持兴趣。面对学生繁琐的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保持兴趣和耐心。不管学生提出的疑问有无多大的意义,距离教师备课本有多远。教师都要以浓厚的兴趣来对待,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不全盘否定,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质疑,更不能简单了事地说“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你的提问没有多大意义”,让学生没有因质疑的不好而“坐不下去”。(这在培养质疑的初始阶段尤为重要)。 (3)及时评价。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每一个提问而感到由衷高兴,应该默认个别

5、学生“懂装不懂,无问找问”的质疑行为,要及时赞扬敢于质疑的学生,大力赞赏高质量的质疑,要及时带动全班学生一起去探讨、欣赏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敷衍草率做答或躲闪回避,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认识把“今天我向老师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自己衡量学习水平或努力程度的重要标准。 3.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一味依靠老师,要从两方面入手,在保证教师起正确引导作用的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平时的预习复习、课堂上的正确倾听、自主完成作业并能够自觉进行检查、规范的书写、日常积累坚持等。注意这些习惯的养成是要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

6、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服务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要从学生阅读、理解、书写、应对难题等方面对学生相关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保证他们能够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师生双向互动创造条件,最终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4.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想方设法营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有的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7、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数不具备问题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由表及里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质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题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鼓励学生相互主动提问,积极讨论及寻求答案。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的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三、结束语 小学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问的环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