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350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作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追求的长远目标,终身体育深刻地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改革。在终身体育教育中,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这一环节却依然遭受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导思想的旧的体育教育模式思想的束缚。 终身体育;大学体育;重要性;改革;途径 一、终身体育理论概述 所谓终身体育,指的是对体育教学的接受和体育锻炼的从事要贯穿一个人的终身,从而提高从事者的身体素质,愉悦从事者的身心。所以说,终身体育的内容包括与终身体育相关的问题陪伴一个人的一生,且这种陪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取有效措施锻炼身体,从而使身体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得到保证。 二、在高

2、校体育教学中,确立终身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一)体育课不能满足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的需要 观察各个高校的体育课设置抢矿,相当一部分学校体育课仅仅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安排,并且通常所安排的课程时间为每周两学时。而全面的、经常的体育锻炼是获得身体全面发展、增强身体素质的必经途径,也就是说时间紧张、范围狭窄的体育课很难保证学生的这种要求得到满足,因而,应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确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将体育锻炼贯穿学生的终身。 (二)学生身体状况日益下降 高校中,除了爱好体育和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之外,能够持续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三年级以后,学校开展的体育课课时少了,再加上专业课课程任务越来越重,人们投入

3、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既没有客观要求的催促更没有主管运动的趋势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的身体素质无法提高,甚至越来越弱。 (三)我国社会体育开展现状并不乐观 据一项全球预测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病的人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在亚健康状态的人中,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占到90%以上(数据来自中国新闻网)。然而,这种亚健康状态是可以控制和改善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便是体育锻炼。所以说,终身体育教育理念思想的树立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三、以终身体育理念改革高校体育教育 (一)树立以身心健康、自主快乐为原则的教学观念 第一、以“健康第一”而非“竞技运动”指导体育教学 从本质上看

4、,保证人的身心健康才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说,以体育运动为手段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强化,使学生的意识品质得到培养,通过改善身心条件保证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仅意气风发而且乐观自信,更加适应群体和社会,并在获得个人自由以及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是当前国际上对待大学体育的普遍方法。 以德国为例,德国体育教学以人的身体健康发展为宗旨,通过学生终身健体强身的意识的培养,最终落实健康教育、集体意识教育和环境教育于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增添了新鲜的内容和血液到传统的体育课程中,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

5、受益 事实上,人生来就不同,不论是性情、条件还是能力,并且随着体育项目的不同,其所具有的运动特点也不同。一旦这种客观存在的人的差异性和适应运动能力被忽视掉,从而剥夺人自主选择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体育项目的全体,那么从体育中获得快乐便是无稽之谈,不仅不会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会损害学生的身心。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教学观便是犯了这样的措施,它以一样的教育方式对待不一样的学生,从而导致许多学生不仅不能喜爱体育反而对体育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 (二)注重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层次和教学水平 搞好体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体育教

6、学改革、促进高校体育科学化的主力军。因此,必须根据高校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使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提高,知识得到补充和发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基础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以保持知识、技术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和先进性。未来高校体育的成败,对人才的培养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的基本前提。在新的时代,只有具备一支优秀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合格人才。 (三)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第一、教学评价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包括学习态度、动机、表现等)。对素质较好的学生要培养体育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更加认识自己的潜

7、能,促进自我发展与实现,在体育运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对素质较差的学生应体现“人文性”,更加给予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失败和无助感,走出心理误区,树立尊严。享受健身的乐趣,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价值。 第二、考核评价 在建立测评参照系时,要以学生个体为主,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为一体,同时,以学生的体育思想意识、动机、兴趣,运用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作,在课堂上的表现,身体素质状况等为标准,从而对学生全面地、整体地、综合地进行评价。 四、结论 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体育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学校体育的改革应顺应素质改革的大潮。我国台湾学者胡

8、梦鲸提出在终身教育理论中,基础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已有知识的传递,而是终身学习者的培养。因此,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通过增强健康的能力,形成增进健康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学校体育参与素质教育的改革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难点,通过理性的参与,把“育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使学校体育的改革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1刘艳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J.龙岩学院学报,2018(6)114-115. 2陈才发.基于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8(7)79-80. 3王则珊.终身体育.北京北京体育大

9、学,2018. 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2018.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5张菊林,徐丽娜,邓家平.体育教程.上海交通大学,2018.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10、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6卢昌亚,曹可强.大学体育.华东理工大学,2018.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