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372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1.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问题 1.1 教师队伍水平低下。农村初中普遍缺乏专业教师,每所学校思想品德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虽然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但分值低,属小科,不被重视,除了初三由专业教师任教外,初一初二均由大科老师附带或者老大难老师带,教学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1.2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是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为(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2)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理解有一定

2、的困难,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1.3 教学手段单一。由于农村经济水平有限,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教学资设施薄弱,技术更新慢,导致农村思想品德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只是依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 1.4 教学资源缺乏。由于一些陈旧教育观念和贫乏物质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资源极度缺乏,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1.5 存在认知误差。由于应试教育及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考试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考试所占分值比例小的政治、历史等学科就成了可学可不学

3、的东西,甚至学生、家长认为这些科目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2.应对策略 2.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2.1.1 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学生爱学。学生年龄年段不同,其自身差异和心理特点不同。在思想品德课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好体验式教学,使学生能够爱上学习。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老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老师同学交流。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

4、的见解。 2.1.2 着眼学生发展,进行创意性教学,使学生会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贯彻这一精神,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多种形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1.3 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乐学。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指导加工中完成的,由于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的不同,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局面,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

5、果我们用统一规划的教育来培养他们,则会使一些“尺有所短”的学生压抑其特长,也会使“寸有所长”的学生失去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因此教师应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但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同,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超长,也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见短。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2.2 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常识课教学研讨,常识课才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前,许多教师往往就知识讲知识,就教材说教材,使得学生学习空间小,知识面窄,技能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实施课程改革以后,教师

6、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突破了教材就是样本,课堂就是学习唯一场所的观点的束缚,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生活,着眼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又要实现激励性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心每一个学生,而且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激励性语言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让他们充满信心勇气地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7、。 2.2.1 改变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学生爱学。学生年龄不同,其自身差异和心理特点不同,如初一初二的学生好奇、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根据这些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可采用忆一忆、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议一议、辨一辨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在学生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乐学。由于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存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差异,要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因材

8、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采用“一帮一,一对一”的学习方式,这样做可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增进友谊和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合作做事的能力。 2.2.2 开展自主性的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就可能成为“驯兽式”的活动。应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根本保证,离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各抒己见,自由讨论,质疑问难,情感共鸣,思

9、想碰撞,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以充分显现,主观能动性才得以充分发展。 2.2.3 实施创造性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更活跃、更轻松、更易接近的方式将理论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易于内化的方式呈现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学会做人。 2.3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以互联网、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包括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网络等多种现代化设备,用它们创设丰富的色彩、声音、图像、文字,生动、科学地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只要我们积极投身于新课改,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着想,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就一定会得到彻底改变,并一定会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