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高等院校英语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386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语料库的高等院校英语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语料库的高等院校英语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语料库的高等院校英语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语料库的高等院校英语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语料库的高等院校英语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语料库的高等院校英语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语料库的频数驱动方法,运用语料库词汇共选理论研究高频词汇的典型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和近义词拓展三个层面的词汇深度知识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特征,结果显示词汇深度知识在教材中呈现类别与结构的多样性,为研究教材词汇深度知识与词汇教学提供参照。 语言学习主要是词汇学习。 1教材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2我国近十年进行了几轮的英语教学改革,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大纲都在词汇要求方面强调短语的重要性,都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在口笔语中运用常用词汇及其最常用的搭配。 3456但实际调查却发现,国内现有的各种英语教学大纲词表 “忽视了词汇的

2、意义、功能、语法、语用等知识”7。词汇作为教材编写的最基本要素,在国内的英语教材里往往被忽略了核心词的一些常用意义、搭配范式、句法信息等。8可见,研究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笔者搜索中国期刊网国内15种英语或教育核心期刊从建刊截止到2014年10月的文献中发现,研究 “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的文献极为少见。因此本文运用教材语料库的研究途径,尝试从教材词汇的语法结构的发展、词汇搭配的变化以及其近义词的拓展三方面来研究高等院校英语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的呈现特征,期待为研究教材词汇深度知识与词汇教学提供参照。 一、 词汇深度知识与词汇共选理论 (一)词汇深度知识 国际知名词汇教学专家Nat

3、ion认为,掌握一个词应该包括了解它的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e)。9Nation从接受性(receptive)和产出性(productive)两个维度指出词汇知识包括九方面:发音、拼写、词性、形意关联、概念指向、语义联想、语法形式、搭配、使用语境的制约等。从理论层面构建了词汇深度知识的分类框架并提供教学实例,从而把词汇研究重点从词汇量或词汇宽度引向词汇知识的深度,即对每个词的各种知识(如发音、拼写、意义、搭配、词性、联想、同义等) 习得过程的研究。10不少学者提出词汇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新的词汇,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已学词汇的新的短语组合,即在已经学过的基本词汇基础上构

4、建和扩大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1112更有学者如Read指出词汇深度知识的习得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词汇的本义、词汇的综合意思(包括拼写、发音、形态、句法、搭配、语用等知识)、词汇的语义网络。13上述学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都一致认同词汇深度知识要涵盖词汇的形式、语法、语义、语境等多个方面。 然而,词汇的深度知识与词汇量的增长并不同步14,即使中高水平学习者如大学非英语专业生和英语专业生,在词汇的深度知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516纵观我国历年来各种学段的英语教学大纲词表,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各学段教学大纲词汇表以及日常教学通常只关注词汇量的阶段性增长而忽略词汇的深度知识的问题凸显。如何把教

5、材词汇深度知识的呈现特征揭示出来以引起教材编写者、教师和学生重视?本文尝试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共选理论及其工作模式为此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二)语料库的词汇共选理论及其工作模式 语料库语言学开拓者Sinclair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提出词汇共选理论,该理论认为构建语言意义的最基本单位不是单词而是词项。1718词项指由一个或多个词组成的语言单位,通常与另一个词项搭配来表达意义。词汇共选理论认为语言有很多意义都得靠一个以上的词组织起来才能实现。这种由词项和共选关系组成的“延伸式的意义单位” (extended unit of meaning) 涵盖了四层共选关系:词汇搭配(collocation),

6、指词项与周边词的典型相伴形式;语法搭配(或称类连接, colligation), 指与词项相伴的语法结构,主要是语法词类的频繁组合;语义偏好( semantic preference), 指词项与周边词在语义上的频繁共选倾向,它关注惯常搭配词的语义特征或类别;语义韵( semantic prosody),指由上述这些语义倾向所带出的语言使用者的立场、态度或感情取向特征,它散布于多个词的范围内,是形成整个词项意义的决定因素。19这一理念及工作模式揭示的正是词汇的深度知识,其中的词汇搭配与上述Nation的搭配基本一致,语法搭配即“语法形式”,语义偏好和语义韵则与使用语境制约相通,包括周边词的语义

7、倾向、文体及语用立场等。 语料库视角下的词汇共选理论不仅与词汇深度知识在理念上相通,而且在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外运用语料库对英语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的研究通常以词汇短语作为切入点,因为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短语相当于一个词项的延伸式的意义单位20,只有把单个词扩展成短语模式,才能在其批量化的局部语境中揭示该词与周边词在词汇、语法、语义乃至语用层面上共选的意义模式。已有学者或调查教材短语的分布与呈现状况,或通过分析词汇练习类型及其指令语揭示短语知识在教材中的体现,结果均表明,教材的短语范式与本族语者的使用范式存在差异。21 在二语习得和语料库语言学领域,国内外关于词汇深度知识的研究成果多不胜数

8、,但对教材词汇的典型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和近义词拓展等三方面的深度知识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运用华南师范大学自建的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探究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的呈现特征,尝试为教材词汇深度知识和词汇教学研究提供实证性支撑。 二、基于系列教材语料库的词汇深度知识发展个案研究 本研究以英语基本词汇“TAKE”为例。基本词为高频词,而词的复现率越高往往会拥有更多的语义和使用结构变化2223,因此更容易观察该词的深度知识的拓展。以动词为研究目标是因为不少语言专家调查发现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24,研究动词的深度知识对词汇习得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材语料库与研究工具 所用教材语料库源自国内大学英语教材新标

9、准大学英语,概括如表1所示。 使用的调查工具包括Antconc 3.2.0和WordNet,前者能自动穷尽语料库中目标词的频数及其局部语境共现行;后者能自动展示每个搜索词所含语义的所有近义词及例句,相当于词汇的语义网络,用于调查目标词在教材中的近义词拓展相貌。 (二) 研究方法和思路 首先提取“TAKE”在U中呈现的语境共现行,然后运用上述语料库短语意义单位构建的工作模型归纳其在不同学段所呈现的典型的语法结构特征、词汇搭配特征以及TAKE的近义词,并分析它们的拓展特征,然后参照Thornbury对TAKE的典型语法结构和常用搭配的分类25,并参照WordNet中TAKE的近义词的语义分类,分别

10、从这三个层面分析TAKE的深度知识在U教材中的呈现特征。 (三) 研究过程与发现 1. TAKE典型的语法结构特征 TAKE典型的语法结构通过语料库共选理论中类连接的提取程序获得。本研究参照Thornbury基于BNC语料库调查归纳TAKE的三种最常用语法结构,检索U教材语料发现,该教材没有呈现第二种语法结构“TAKE+NP+NP”。因此本研究只研究“TAKE+ NP”和“TAKE(+NP)+time expression(+to-infinitive)”两种结构,并把表示“TAKE+ NP”结构简称为“携带”模式; “TAKE+ NP”和“TAKE(+NP)+time expression(

11、+to-infinitive)”结构简称为“花费时间”模式(全文下同)。第一个考量点是这两种模式中的宾语的词次和词形在U的分布。“携带”模式的宾语是指“TAKE+NP(+adverbial)”中的“NP”;“花费时间”模式的宾语是指“TAKE(+NP)+time expression(+to-infinitive)”中的“time expression”。词形指词目(词目相当于辞典中的词条,在教材中就是单词量的指标)的各种曲折变化形式,词次指包括重复词形在内的词汇总数的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TAKE两种常用语法结构模式的宾语词次与词形 在U中的分布 图1体现了TAKE语法模式内部结构的变

12、化样貌:显示“携带”模式宾语的词次与词形的增加速度比较同步,这意味着词形的种类随着词次的增长而变得更多样化。相比之下,“花费时间”模式的宾语词形种类增长稍落后于词次的增长速度。 宾语成分的长短和复杂性是另一个考量TAKE语法结构特征的另一重要因素。根据语境共现行提取的类连接发现,“携带”模式和“花费时间”模式按照宾语成分的长短和复杂性可划分为不同类别。以下是取自U教材的实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如下。 “携带”模式划分为3类: 1)TAKE+一个或以上修饰语+名词:You can only take five things. 2)TAKE+人/事物+地点或时间副词短语:Why did his

13、father take him out to catch crabs? 3)TAKE+宾语+连接词+句子或动词短语: He took it home and found that it was an egg. “花费时间”模式划分为3类: 1)TAKE+表示时间类的词语: The lecture takes an hour. 2) TAKE+(人/事物)+表示时间类的词语或TAKE+表示时间类的词语+(for+人/事物)(to): It took some time to find a solution. 或It didnt take long for the fashion to cross

14、 the channel to England. 3)TAKE+表示时间类的词语+连接词+从句: It took too long and it was a bad idea. 图2同样体现了TAKE语法模式内部难度的变化样貌:“携带”模式中占主流的结构是“TAKE+人/事物+地点或时间副词短语”; “花费时间”模式中的主流是“TAKE+表示时间类的词语”。词汇或句型的多样性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26图1和图2都体现了TAKE深度知识之一的语法结构在U教材中呈现多样性。 2.TAKE两大常见动词词组的搭配词特征 TAKE的搭配是指TAKE与周边词的典型相伴形式。Thornbu

15、ry基于语料库BNC调查总结出高频动词TAKE的常见搭配是两类动词词组:“TAKE+N(名词)” 和“TAKE+particle(小品词)”。27“TAKE+N”中的搭配词N按照语义划分为以下4类,其中 转义类N基本上都是抽象名词。 1)交通工具类如take the bus, take the train, take a taxi, take the metro 2) 食物药品类如take milk, take sugar, take drugs, take a pill 3) 日常活动类(包括作息、运动、考试、学习等日常活动)如take a shower, take a nap, take

16、a break, take a walk, take an exam, take a test 4) 转义类(包括动词TAKE意义虚化(delexicalization)了的动词词组)如take place, take part, take pity, take offence, take advice 动词词组“TAKE+ particles”中“particles”(小品词)包括副词和介词,动词TAKE的意义已被虚化(delexicalization),如take after someone,take to something or someone,take up an activity.

17、 动词词组“TAKE+N”中的“转义类”N基本上都是抽象名词,动词TAKE的意义被虚化。这里转义类短语被认为是学习者最难习得的。2829“TAKE+particle”被称为动词短语,也是被认为是学习者难以习得的。30图3表明大学英语教材以呈现有难度的动词词组为主流。国内外有学者考察发现,学习者对英语高频动词搭配的掌握情况不理想,甚至连高级学习者也不例外,原因是教学呈现频数不足或教材相关练习不足。3132Tomlinson建议教材要循环复现语言点才有助学习者习得。33教材词汇深度知识呈现的频数与学习者习得的关联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3.TAKE的近义词拓展特征 TAKE的深度知识之三是其近义词构成

18、的语义网络。Thornbury基于语料库BNC调查总结出TAKE主要具有以下三种语义。34 1)携带物品/人(到别的地方),如take your umbrella with you; Ill take Gran her tea. 2)进行某种活动,如take a photo; take a walk. 3)收到或接受,如Do you take travelers cheques?. WordNet呈现TAKE有42种共计有56个近义词和7个近义短语,使用Thornbury总结TAKE的三种语义与WordNet中TAKE的近义词进行匹配,结果如下。 语义1“携带物品/人(到别的地方)”10个近义

19、动词与1个近义短语:BRING, CARRY, CONDUCT, CONVEY, DIRECT, GUIDE, LEAD, PACK, REMOVE, WITHDRAW, GET hold of; 语义2“进行某种活动”35个近义词与5个近义短语:AIM, ASK, ASSUME, CONSIDER, CHOOSE, CHARTER, BUY, CONSUME, CONTRACT, DEAL, DEMAND, DIRECT, DRIVE, ENGAGE, FILL, FILM, GET, HAVE, HIRE, INGEST, INVOLVE, LEASE, NECESSITATE, NEED

20、, OCCUPY, POSTULATE, READ, RENT, REQUIRE, SELECT, SHOOT, STRIKE, SUBMIT, SUBSCRIBE, TRAIN; CALL for, CARRY out, LOOK at, PICK out, SUBSCRIBE to; 语义3“收到或接受” 2个近义动词:ACCEPT, ADMIT; 其他语义9个近义词和1个近义短语:ACQUIRE, ADOPT, CLAIM, CONTAIN, EXACT, HOLD, LEARN, MAKE, STUDY, USE up。 表2显示Thornbruy总结的三种语义占了WordNet中TA

21、KE的56个近义词的47个(83.9%),近义短语占了WordNet中7个近义短语的6个(85.7%),其中以语义2“进行某种活动”拥有最多的近义词和近义短语,高于TAKE的本义“携带物品/人(到别的地方)”。35 这恰好验证了“高频词的本义的频数不一定是最高频的”3637,也凸显了学习高频词其他语义的重要性。正如初良龙建议,“同义关系和一词多义是影响词汇语义特征的两个基本的语义现象将词汇语义的重复呈现纳入教材编写是一项值得尝试的课题” 38。 图4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TAKE在教材中拓展其语义网络的深度发展的样貌。由此类推其他英语基本动词的近义词在教材中的拓展,可以揭示初级阶段所教学的英语基本

22、词汇与中高级阶段的扩展词汇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正是Nation和Read先前指出的要掌握目标词的“语义关联词”和“构建语义网络”的词汇深度知识理念。3940单个词的频数不足以说明该词的深度知识发展。41关注研究词的近义词的深度知识的拓展或许是另一个研究教材词汇纵向发展的切入口,但本文限于篇幅不在此展开研讨。 三、结语 本研究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共选理论,从英语基本动词TAKE的典型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和近义词拓展等三大层面分析TAKE的深度知识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呈现特征,结果显示TAKE的语法模式的内部结构与宾语类别、常用动词词组的搭配词类别以及近义词的拓展都呈现了类别的多样性。 本研究以大学英

23、语教材语料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基本动词深度知识的呈现特征,为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研究以及词汇教学提供理论、切入方法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借鉴。 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的频数驱动方法,批量提取教材中基本词汇的高频复现实例,运用应用语言学和语料库词汇共选理论调查目标词在这批实例中的语法结构难度、搭配词语的种类和语义以及近义词的拓展,揭示了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的呈现特征,把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的呈现路径从点到面(如从单词的局部语境共现到单词的语法搭配范式以及单词的语义拓展等)通盘展现出来。这是对教材词汇深度知识研究方法上的一点创新。 在实践应用方面,本研究的结果能提升语言教师和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如在处

24、理词汇时,可借助语料库手段获取并提炼出语料中词汇的形式、语法、语义、语境等词汇深度知识,联系曾经学过的词汇知识并凸显新的变化和发展,真正落实温故而知新,为词汇教学提供一个客观的平台。这种语料库特有的基于大量语言事实再加上频数驱动的工作模式揭示了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轨迹,并使这些语言现象变得可观察、可计量甚至可预测,将会引领语言研究与教学拓展至更广阔的平台。 注释: 大写“TAKE”涵盖了动词“take”的全部曲折变化: take, takes, taking, taken, took。全文下同。 Thornbruy 基于BNC语料库归纳TAKE的3种常用语法结构分别为:(1)“TAKE+NP(+ad-verbial)”,如“Take trousers to the drycleaners”。(2)“TAKE+NP+NP” ,如“Can you take Graham this book?”(3)“TAKE(+NP)+time expression(+to-infinitive)”,如“How long does this flight tak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