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405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的习作中往往存在题材单一、内容空泛、结构混乱、语句不通以及写作技能差等问题。其成因有教师方面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教学生应付考试的“作文诀窍”却忽视了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由于对学生要求过高而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方面一是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观察实践而形成了无话可说的烦恼,二是写作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形成了思路闭塞的焦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实践中丰富素材储备、以学促写,迁移写法、鼓励为主纠正为辅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高农村孩子的习作水平。 一、常见的问题 (一)题材单一,缺少“鲜”

2、味儿 读孩子们的文章,总觉得像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写人大多都写爸爸妈妈,内容则是自己生病了,爸爸妈妈是怎样着急、怎样照顾自己的;写景则多是家乡的小山坡一年四季景色的变换;写事就是和小伙伴捉鱼、钓龙虾题材极为类似。在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4中要写一篇游记所有的同学都是写村子旁边的长官司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一个样子,我批改作文时真不知该如何下手。 (二)内容空泛,缺少真情实感 只要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是一脸的痛苦状。“哎呀!又写作文了,写什么好呢?”“老师还要求写四百字,天哪!”真可谓怨声载道。好不容易作文交上来了,仔细一看,刚开了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像“挤牙膏”似的挤出来的

3、作文,能有什么精彩可言呢? (三)结构混乱,不懂得布局 很多学生对“总分”“总分总”“并列”等结构形式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在作文时却往往结构混乱。有的事例太多,详略不当;有的事例太少,一笔带过;有的段落之间分得不明确,没有突出文章主题。例如,一个学生在写春天的小山坡时,先写了小山坡上的桃花、梨花等各种花的鲜艳多姿,接着写坡上长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第二段开头又是“山坡上的野花不计其数,红的、黄的、紫的”,这样结构就显得混乱不清晰了。又如,一个学生在写我的文具盒时,第一段是“我的文具盒表面有许多的草莓,有绿的、蓝的、紫的、红的”,第二段开头是“还有一个大草莓”,接下来又叙述了文具盒里面的东西。这样的分

4、段不清晰而且更没表达出文具盒的特别之处。 (四)写作技能差,语病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很多学生的作文句子不通顺,例如“如果困难找妈妈”。错别字很多,如“一坐大山”、“重心写”等。有些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使文章产生歧义,如一个学生写到第二天,爸爸对我说“妈妈,昨天晚上腰疼得都没睡好觉”,其中,逗号明显用错了。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中,引号的运用错误最多。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原因 究其根源,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教师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样写,都给学生提出许多框框,这样不但不能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还束缚了学生的心态自

5、由,学生只是消极被动接受,逐渐产生了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另外,老师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字数写足,批改作文时看到字数多的总是多给分数;更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竟然让学生一篇篇的背作文,假如考不到背的作文内容学生就真不知道该如何写作文了。这就让一些教师在教学生应付考试的“作文诀窍”时忽视了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在批改学生文章时,老师的要求高,给学生的作文分数低,红色的批语中,总是批评的话多,鼓励的话少,在平时单元检测时,更是压低分数,把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得荡然无存。 (二)学生的原因 农村学校的学生从小到大,由于种种原因生活比较单调,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实践,因而脑中一片空白。而且

6、,经调查了解,几乎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两本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作文大全等,学生作文时,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时间一长,学生养成一种坏习惯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只有感知了的事物,才能出现再造想象,没有感知或感知模糊、没有体会,就不能再现、再造想象,更不能形成鲜明的观点,因而就有了无话可说的烦恼。我还了解到有近60%的学生时常为有话写不出、不知怎样写而烦恼。这是因为在调动平时一切积蓄写作成文时,不只是对贮存信息提取的思考,还有对信息形成表象的想象、分析、辐射和聚合。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它给小学生造

7、成了心理压力,形成了思路闭塞的焦虑。 三、对策研究 (一)观察实践,丰富素材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文字。”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把这两者相容就是观察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这源活水中去汲取资源、培养观察能力,炼就学生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如此才能保证作文教学遵循写作心理历程现实思维语言文字,才能使学生从闭门造车的习惯中解脱出来,并且变“无事可写”为“处处有素材”。其次是参与活动积累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广阔,除了课堂,还有课外,除了学习,还有活动。课间活动、班级活动等不仅是学生在紧

8、张的学习之余最感兴趣的,也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例如,班级拔河比赛、才艺展示、主题队会、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些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素材,也会在学生的作文中留下真实而生动的纪录。 (二)鼓励为主,纠正为辅 叶圣陶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兴趣、情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发生转变。他们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而变得乐于写作,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记“闷棍”而丧失兴趣,因此,在批改作文、写评语时,我们尽量做到有针对性、鼓动性、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用婉转带有鼓动性的话来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受到鼓舞,提升学生的兴奋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在内心深处触发了他们继续努力写作的激情,从而把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一旦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自主的需求,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苦事、累事了,甚至会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另外,推荐学生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方法。但是,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在班级中创办作文专刊,让更多的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老师多摸索,多反思,即使困难再多、路途再远,也同样能收获秋天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