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463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大批农民工为了更好地生活,涌入各大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日渐严重,特别是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教育。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且教育关注度也不是很高。本研究在分析外来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社区教育公益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典型公益组织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外来工子女;社区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C913 A 1002-2589(2018)05-0233-03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的农民

2、工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社区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区建设和发展而兴起的,是一种以满足广大社区成员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宗旨的新型教育形式。开展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程,利用社区中一切能对外来工子女产生教育功能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等,可解决外来工子女集中地区教育规划能力不足、教育容量不够、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等问题。促进外来工子女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安定的社区环境,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为构建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相关研究现状 社区是不同

3、经济收入、不同教育水平、不同社会地位的全体成员的生活共同体,是具有共同利益的全体社区成员的结合1。根据对许多学者社区教育界定的理解,综合当前社会发展特点,笔者认为社区教育的内涵为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社会与人和谐发展为目的,整合教育资源,以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内容,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需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改善其生活质量,并突出和谐性、时代性、特色性、社会性的科学教育形式。本研究中社区教育特指针对儿童进行的一些教育,社区教育课程指针对外来工子女开设的一些社区教育课程。 (一)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区别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传承、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其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学校教育属于正规教育,是一种正式学习,所提供的课程逻辑性较强,紧密程度较高。学校教育更多的关注教学效果,有时会忽略了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式的把握。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与学校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如表1所示。 (二)课堂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模式结构是由教学模式所包含的诸要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本文主要把教学模式分为五个要素,分别是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这五个要素在一个教学模式中各自占据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蕴含,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5、结构。理论依据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价值基础,起引导作用;教学目标是关键,它制约着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教学评价等因素,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实现条件是保证教学模式功能的有效发挥;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型的实施环节和步骤;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和监控。 (三)外来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外来工主要构成人员是农民工,这个群体长期受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一系列限制,虽离开了家乡,但又不能融入工作所在地的城市,他们已成为一个与农民和市民均不同质的群体,构成我国目前社会结构的“第三元”,实际上处于城乡两种管理体系的夹缝边缘,成为“边缘人”。广东是全国外来工最早最多的地方,珠三角地区尤其

6、突出,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培育文明教育、注重社会公德,协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2。 一方面多数外来工子女的家长因条件限制,难以顾及孩子,大部分外来工子女在放学后、周末和假期里,多数呈“放养状态”,家长无暇顾及;另一方面客居他乡、教育欠充分、重要成长时期缺乏家长的关爱的现实,给外来工子女带来的不只是文化教育程度上的问题,还有更重要的自我接纳、身份认同感等问题。2018年7月,广州出台了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讨论稿)。迄今,已经建成了130多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加快了政府管理和支持社区服务的步伐,逐步形成了由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构运营、社工与

7、志愿者合作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新模式。近几年,许多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了对农村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支教工作,典型的案例有由高校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由社会公益机构开展的公益教育行动,例如慧爱公益教育3、真爱梦想4、灯塔计划5、阿福童教育6、“新候鸟”计划等。这些案例对本研究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四)社区公益教育的相关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公益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文章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了国内相关的公益组织,找到四种比较有名的公益课程,分别是由国际非营利组织国际儿童储蓄基金会赞助的阿福童课程、由真爱梦想中国教育基金推出的梦想课程、慧爱公益教育机构推出的慧爱体验式全人教育课程

8、。以下是这三种类型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详细情况。 1.阿福童课程 阿福童课程主要包含儿童社会与理财两大课程,它通过一系列社会化、游戏化的课程,帮助儿童认识自我,掌握社会沟通能力与理财能力,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道德发展,效果主要体现在儿童对社会和理财意识的提高、社会和理财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和理财行为的变化。阿福童课堂教学模式详见表2。 2.真爱梦想课程 梦想课程是由真爱梦想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课程发展专家,结合企业精英智慧,根据乡村教育的现状,共同开发的一系列涵盖了从戏剧表演到情绪智能、从互联网应用到理财创业的探究性课程,在内容设置上以“全人教育”为核心,从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两个层面来帮助

9、孩子们拓展心灵和视野的格局。在授课方式上更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原则是“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真爱梦想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详见表3。 3.慧爱体验式全人教育课程 慧爱体验式全人教育课程是由慧爱自主研发,致力于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孩子(边远地区孩子、城市农民工随迁儿童、贫困儿童、癌病患儿、犯罪家庭孩子等)提供社区体验、亲子互动、家庭心理辅导等高质量的公益服务。慧爱体验式全人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见表4。 二、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在分析外来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典型公益组织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构建出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0、,如图1所示。 活动导入采用有趣的课堂活动进行导入,这些活动可以是做游戏、观看视频、讲故事、看漫画等方式引入主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目标说明此部分主要是明确目标,让同学们对这节课有个总体的了解。 案例教学展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作品、故事、场景等,让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知识。 互动体验根据课程目标安排主题活动,一般包括小组活动/课堂游戏/角色扮演/同伴学习/改变故事/设计作品等形式进行,寓教于乐,真正的体验式教学,师生互动还会增强师生感情,老师的及时反馈可以使同学们获得满足。 展示分享学生在班里分享个人或者小组的学习成果,增强生生交流,同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11、再加上成就感的驱动,让同学们去主动学习。 评价总结此环节主要是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适时的鼓励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这种评价不仅包括老师对同学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同时学生也会对老师的课程进行评价并给出一些小建议,以便于老师进行课程修改调整。 三、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此模式基础上,研究小组开发了4大类的课程,每大类的课程都包含23门独立的课程,每门课程又都包含35个主题,可以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结构。例如,社会生活类课程包含生活常识课和文明礼仪课,生活常识课又包含安全类、卫生类和仪容仪表类。 课程开发后,由华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3名研究生志愿者实施,他们

12、每周六上午都会到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家庭服务中心支教,支教对象是外来工的随迁子女,教学活动完全免费,学生也都是自愿来学习,符合社区教育的特点。下面是安全教育课其中一节课的课例,见表5。 四、后续研究 本研究虽构建了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该模式创建了一系列课程,但是对于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如何尚未进行统计,目前,已经设计了针对该模式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并完成发放,但是对于数据的整理还未开展,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会对本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1徐明怡.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策略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新候鸟计划EB/OL.2018-09-13.

13、http/ group/topic/21554669/. 3慧爱公益教育EB/OL.2018-09-13.http/www.wiselove.org/.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

14、、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4真爱梦想EB/OL.2018-09-13.http/www.adream.org/. 5灯塔计划EB/OL.2018-09-13.http/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

15、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

16、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6阿福童教育EB/OL.2018-09-13.http/www.afutong.org/.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