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464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外语进行交际,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必须循序渐进,要从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开始,进而能够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最后训练学生处理文化差异的技能和技巧。 跨国文化 文化差异 交际 G632A1002-2139(2009)-13-0000-01 走出校园,成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后才真切地体会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各阶段的外语教学重点一直放在对于语音、词汇及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听、说、读、写等几项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上。相对而言对于文化传授的重视则不够,以致于学生在日常与外国人的交往中经常会出现沟通障碍。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

2、运用外语进行交际,即用外语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外语交际与母语交际不同,母语交际参与者属于同一文化背景,而外语交际双方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是否在形式上可能。(2)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实施的程度。(3)恰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4)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Hymes,1972)。交际能力涵盖了用母语及外语进行交际。与母语交际不同,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交际规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际时,就

3、有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误解,甚至发生交际冲突。为此,有学者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工作。对此,多数学者均执同意意见,本文不再赘言。后者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很短,它首先在美国兴起,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才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在这二十多年里发展得很快,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学习外语必须和文化结合起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出文化的特点。只注意语言的形式

4、,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 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应如何加强文化传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外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使自己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作为外语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外语教师应提高自己对目的语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对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并同本族语进行适当比较,而且在对一种文化内容进行介绍时,应持完全中立态度,既不要褒己贬彼,也不要褒彼贬己。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因此教师不应只局限于课本而应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涉及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训练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音、语

5、调、语法规则及词语搭配等语言形式的正确,还应当重视语言运用的语境因素。 (二)设置相关的文化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文化的知识,学校应该设置能涵盖目的语文化基本面貌的课程,例如应开设“英美文化”、“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西方哲学”、“圣经文学”、“希腊神话”等课程。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因此,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在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加强,并且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三)教材选择要真实性。教材内容应有利于目的语文化的传授,应尽可能地选用与目的语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相关的原文材

6、料,而尽量避免采用与母语文化有关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如果采用与母语文化有关的材料,虽然语言形式是新的,但是由于内容是熟悉的,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费什么力气;而对于真实的外语材料,即使语言形式都熟悉,但却并不一定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这就是文化的影响。 (四)通过外籍教师进行文化传授。外教大都是本族语者,是活的目的语文化的“载体”,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优势,举办一些介绍西方文化方面的讲座,如介绍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像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情人节等;或通过他们在中国的生活体验,来谈谈中西方人在生活细节方面的差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外语口语的培训,引进外籍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

7、能带进来活生生的语言,是完全来自于生活的,因此是非常实用的。 (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应该相应地进行更新。利用电影、电视、幻灯、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模具,播放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影片、电视节目等,让学生从中体会英美社会丰富的文化材料。这也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模式。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课外活动中的文化熏陶。注意加强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可以让他们欣赏并学唱英文歌曲,因为歌曲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情感,并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这是最简便易行的课外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剧作品,从演剧的反复排练中切身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感受外国

8、文化氛围。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

9、,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以上论述的只是加强文化传授的几个有效的方法。崭新的世纪已经来临,新世纪中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也使各个种族、国家、民族间的交往愈发重要和频繁,因此外语教学的责任也显得越来越重大。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外语学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循序渐进。也就是说,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开始;进而端正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态度,使他们能够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最后再训练他们处理文化差异的技能和技巧。它需要教与学两者的共同努力。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

10、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Chomsky, N.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an, Mass MIT Press 2文秋芳(2018), 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胡文仲(2018),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