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分层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473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分层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刍议分层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刍议分层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刍议分层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分层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刍议分层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本文介绍了分层背景下的课堂问题策略在新授课、复习课以及习题课中的应用方法。指出,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提高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仅靠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自己走上社会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不仅重视学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且更关注每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

2、和能力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品质、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本人所在的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在数学学科上实施了分层教学。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果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论”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采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过程。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在分层的情况下,教

3、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情况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问题情境呈现事物的内在矛盾,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 一、分层背景下的课堂问题策略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新授课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入,能够激起学生的疑问,动摇学生脑海中现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继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时,对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可以提出问题“二次根式怎样进行加减运算?”,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出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享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对成绩较差的B层学生,宜将问题分解,给学生一串问题,逐个解决。问题一哪些二次根式需要

4、化简?问题二怎样的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问题三怎样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问题一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复习,问题二帮助学生分解难点,问题三实质上帮助学生解决了加减的问题,通过三个问题的解决,基础差的学生也能顺利的理解新知识。 总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既巩固新授知识,又适度拓展,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自主学习,去合作讨论。这样可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具有延伸性,促进学生更好的思考。 二、分层背景下的课堂问题策略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

5、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复习课学生既要重视知识信息的回顾和应用,还要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会有效迁移,选择相近类型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帮助和促进学生构建新的过程和方法是复习课的三维目标之一。 例如面对B层学生的复习课用字母表示数,问题可以这样设计。 问题一用字母表示数。 (1)n表示整数, 则偶数表示为_,奇数表示为_ (2)比4小的数;比2大的数; (3)如果王明走了s km,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 km/h。 (回顾用字母表示数) 问题二像2n,2n+1,m-4,都是什么? (回顾代数式) 问题三2n与2n+1,m-4区别和联系在哪里? (回顾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知

6、识点) 整个问题设计将整章由简到难串联起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设计问题回顾知识点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点,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其次,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问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三、分层背景下的课堂问题策略在习题课中的应用 数学习题课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以往的习题课教学往往是这样组织的,教师精心挑选与本块知识有关的一些典型习题,学生练习之后教师讲评。这样的课堂弊端非常明显,学生遇到生题就

7、蒙,不会分析问题;遇到熟题不多思考,凭借记忆答题,到头来最重要的知识点的理解没有一点加深,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其实众多题目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我们并不排斥精选典型例题的做法,但是为了提高效率,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运用不同的问题策略。面对A层学生,在典型例题的情境下,不给出问题所要求的项,而是让学生自己创设此数学背境下的问题情境,充分地把题开放,留给学生足够大的思维空间,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由学生本人来创设问题情景的做法,充分展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不过是学生中的一员,是学生中的领头羊的教学

8、理念。而对B层学生,练习完之后,教师的问题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怎样的?”,继而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解题经验,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启发智慧的目的。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能把握教材,注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更佳教学效果。 四、结语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不仅重视学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且更关注每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品质、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认为,在初中数学学科上实施分层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情况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问题情境呈现事物的内在矛盾,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 秦 晶,女,中教一级,现供职于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