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479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 本文以多元文化的视角来阐释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即以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成绩提高为例,来阐释在这个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如何实施教师教育的行动研究以提高师资培训的效果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 多元文化;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独龙族;怒族;傈僳族 逯叶飞,男,山西汾西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马飞,男,四川凉山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G527 A 1002-2139(2018)-1-0-01 为深入研究独龙族、怒族和傈僳族聚居区学校的教师教育

2、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提高,2018年7月初,作者随同课题组到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第一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师教育行动研究。在这一年期间,作者完全融入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即主要作为本土教师中的一员(而不是主要作为研究人员)来实施行动研究。1 对作者个人来说,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作者积累了很多教师教育的实际经验,同时,这一年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接受田野工作锻炼是作为一位未来人类学学者人生当中一笔不小的财富。对课题组来说,整体援助边疆民族地区薄弱学校是人类学整体观聚焦少数民族文化从而以行动研究来阐发“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之社会意义的功效体现。 一、教学 在教学方面,课题组针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差异而因材

3、施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性格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贡山县位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我们的班级中,主要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和藏族,少数民族学生占95%以上,这些学生虽然民族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从大山中来,险峻的大山造就了他们纯朴、自尊心强的性格;他们都濒临怒江而世居,激情而和谐的怒江水陶冶了他们讲团结、讲义气、融洽相处的性格,参见表1。 面对这些学生的独特的民族性格,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显得尤其必要。例如,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之中提问学生,往往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多给与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和肯定和信任

4、的眼神,比生硬的批评效果更好。2.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作者所教的地理学科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作者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网络学习等。另外,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章节之间的关系,尝试“愉快教育”的新方法,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策略技能,如对知识点进行编码,3探索既减负又高效的新路子。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 新课程提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课题组为学生提供了单独的自习室,有可容纳十多人同时学习的大方桌;在课下,同学们非常喜欢利用小组合作

5、进行学习,课题组成员也经常坐到他们中间跟他们一起探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二、管理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题组成员教师在班级建设、教师团队制度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大胆的创新。 1.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在班级建设方面,课题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高三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思想难免会出现各种波动,由于独特的民族性格,一旦学生出现思想上的波动,问题往往更为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定期召开班级思想动员会以外,我们还在班级中放置了意见留言本。一些潜在的问题,能被及时地发现从而得以快速解决,学生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所持的意见也能得以及时地反馈和适时地处理。 2.实行分科导师制 由于某些学生在

6、个别科目方面存在偏科现象,从而影响了整体成绩。为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还大胆地引入国内外的专业化志愿者先后十余次分别加强对偏科学生进行长达半月之久的“1+1”个别强化辅导,取得了显著效果。此外,课题组又大胆地在高中阶段引进了导师制,即每个老师负责若干名偏科的学生,在每次考试之后和课余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从而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多数学生的各类考试总平均成绩都稳中有升。 3.心灵激励与物质刺激并重 在贡山一中,师生以往的工作纪律和学习纪律有些涣散。针对这一情况,课题组在全校实施了监控与评价,由监控与评价的专职工作人员和学生信息员协同完成对教师进行评价。与此同时,针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

7、一旦发现其点滴的闪光点就放大其光环,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边疆民族地区的生活艰苦。在贡山一中,学生不缺肉蛋类的营养,但稀缺水果和鲜奶,课题组成员趁往返贡山一中之机自费给学生带来苹果和牛奶等营养品,谁进步幅度大,谁就多得一些。贡山一中单亲贫困学生较多,课题组成员实行爱心救助,在上述12名考取一本或二本院校的考生中,受救助的同学就有5名。以上两方面,可谓心灵激励与物质刺激并重。 总之,课题组用“爱心+技术”行为世范,在生活、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全面实现了贡山一中2018届整体高三学生的学业成就提高,带动了一方民族区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注释 1、喜欢控制、渴望成就、追求领导机会、希望别

8、人觉得他们看上去很棒; 2、喜欢友谊、拥护利他主义、特别需要赞赏和理解、渴望公平; 3、喜欢多样、需要善良、需要独立、机敏无比;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4、喜欢玩乐、需要被仰慕,需要感情、可望忙碌、喜欢有作为;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

9、“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中李

10、剑.中国西部女童西部三十名贫困女童学业成就提高的质性研究.北京中央编译,2018. 2、美泰勒哈特曼.性格色彩密码.曾桂娥 译.武汉长江文艺,2018.27-33.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中李剑.教育审美与教育批判解脱现代性断裂对民族教育发展的困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