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541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大家有目共睹,但多媒体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多媒体语文教学;使用误区 G43 A 1002-2139(2018)-04-0054-01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我们发现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不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一味地赶时髦,追求形式,滥用多媒体的现象,使多媒体语文教学走入不必要的误区。作为信息技术语文教育改革中间力量的教师,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多媒体,

2、合理利用多媒体。 一、追求形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普及,有些语文教师把多媒体当成高级黑板,给学生呈现许多学习材料,这样做不但没有优化课堂教学,而且易造成学生的疲倦。比如有位语文教师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一会儿放视频,一会儿展示作者的个人资料,一会儿让学生听配乐的诗歌朗诵,一会儿用投影仪展示相关资料。整堂课老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也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原本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多媒体反而成了学生学习的干扰源,这样的语文多媒体课堂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不可能做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目标更是无法谈起。由此看来,多媒体虽然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刺激,但是这种刺激不能没有限度,应该是有一定节

3、制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反复的强刺激也会使学生的大脑产生抑制。一旦学生大脑产生抑制,你再继续对其刺激,大脑就会对信息产生排斥,媒体的刺激也会失去效用。 美国电脑教学专家毛尔科维奇说过先进工业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直到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语文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中“教育”层面问题的研究,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科学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盲目借用他人课件 由于制作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花费大

4、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许多教师不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搜索资料、整合素材、制作教学课件上,而是从网上下载他人做好的课件,不加修改地拿来为我所用。在使用他人制作的课件时,往往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是教师在理解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特点、实际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的。因此,教学对象不同、地区不同,课件的内容程序也应不相同。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应重创新,轻技术,努力提高课件的适应性,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忽视学生学习主体 作为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

5、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使语文课堂更直观更形象。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化抽象为形象的同时,以视听代替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力反而受到了限制。甚至,有的语文教师就认为投影课只是简单的演示课,不给学生思考想象的时间,学生还来不及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下一张幻灯片已经开始播放了。毫无疑问,多媒体是永远无法取代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思考的惰性,同时也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或者说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那么即使我们应

6、用再先进的教育媒体也会失去它原有应具备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灵活多变的形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想象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 四、忽略板书设计 由于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已在多媒体课件中表现出来,有些教师觉得没必要再把教学时间浪费在板书上所以不太注重板书。其实不然,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是有一定区别的,动态的多媒体课件演示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而不断推进,到课程结束时也就结束了。而板书却不同,它能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思路以固定的形式保存下来,使学生有时间去做课堂笔记。这样,学生

7、在课程结束后不仅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了一个准确地把握,课后复习时便能够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非但不能忽略板书,反而要精心的设计板书,使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使传统教学的长处与多媒体教学能够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8、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五、多媒体喧宾夺主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

9、“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导致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传统教学,也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服务的对象主要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仅仅看着老师演示课件,思维并没有调动起来,那么课件的使用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课件都是由事先设计好的,缺少灵活变通,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让课件反客为主,让课件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让学生跟着课件走,必然会阻碍师生双方的交流,造成感

10、与悟的分离,教与学的脱节。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空间是广阔的,语文老师应客观而恰当地认识和使用多媒体,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实践中不断寻求二者有效结合的新途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1、语文教学论,李景阳编,陕西师范大学 2018.1 2、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王志强、蔡平,电子工业,2018.3 3、谭伟年.浅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克服的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