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知觉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54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时间知觉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时间知觉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时间知觉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时间知觉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时间知觉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时间知觉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 摘 要: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在时距呈现类型和时距呈现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男女大学生时间知觉的差异。本实验采用性别*长短时距*空实时距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8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性别差异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视觉通道刺激下的时间知觉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在视觉通道下,时距长度的变化会影响男女大学生对时间的估计,一般表现为女性比男性估计得更准确。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时间知觉又可分为两大类: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前者是人们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判断,后者是指对客观事件持续时间长短的知觉。时间知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心理活动,正确

2、估计时间对人的生存和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对时间知觉的研究,尤其是时距知觉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时间知觉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国外,斯迈思,戈德斯通(E.J.Smythe,1957,5.Gold-stone,19,8)等人1,曾研究过6-14岁儿童对以秒计的主动时间估计和被动时间估计,爱尔金1研究过儿童对时间间隔的估计,欧美及苏联心理学界2也曾在个体年龄、个性、认知方式、适应水平、注意、记忆、情绪、态度等诸种心理因素方面进行过一系列研究。国内有关时间知觉的心理研究近年来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黄希庭1对5-8岁儿童时间知觉的研究算是我国早期优秀关于时间知觉研究的实验,

3、而后研究者多将其兴趣投向运动3、音乐4、情绪5、年龄6,7等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林仲贤曾在影响时间知觉差异性因素的实验研究中提到过两类时距,未发现时距呈现类型对时间知觉有明显影响2,而郭秀艳则发现时距类型和时距长度在时距估计中都存在主效应,并且时距类型与时距长度存在交互作用8。在这些实验中,大多数研究者都很少或没有将性别这一因素单独取出来作为变量加以研究。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男女性在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在时间知觉上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呢?因此,该研究主要着手于性别差异这一因素,探讨男女大学生在时距呈现类型和呈现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时间知觉究竟孰优孰劣。 1 资料与方法

4、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长江师范学院本科生8名,男女各半,以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为三因素重复实验设计,8名被试按性别分为两组进行实验。 2 方法 2.1 实验设计 该实验是2(时距类型:空时距、实时距)3(时距长度:1秒、3秒、5秒)2(性别:男性、女性)的重复测量两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中,以颜色、内容等丰富刺激的图片作为实时距的内容,与1秒、3秒、5秒3种时距搭配;反之,则采用颜色、内容均单调的图片作为空时距的内容,并与3种时距长度搭配,要求被试在不默数或借用其他计时工具的情况下对图片呈现的时间进行复制。 2.2 实验设备 仪器为14英寸戴尔笔记本电脑,电脑屏幕分辨率为

5、1366768,刷新频率为60Hz。 2.3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采用E-prime1.1软件编制。实验中共插入图片18张,其中9张图片是颜色、内容等丰富的丰富刺激图片,搭配1秒、3秒、5秒三种时距长度;另外9张则是由色彩、内容均单调的空乏刺激图片,搭配三种时距长度构成。 2.4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要求,插入图片18张作为刺激材料。所有被试都需要完成全部实验条件。实验开始时会进入指导语,要求被试在不默数或借助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将每张图片呈现的时间复制下来。进入实验,会首先呈现一个红色的“+”在屏幕中心,随后自动消失,消失后随即呈现一张图片(丰富刺激图片或贫乏刺激图片),随机呈现1秒、3秒或5秒

6、。呈现结束后,会马上进入一个空白的探测界面。空白界面出现后,被试需要在自己认为已经到了刺激图片呈现的时间时,按下空格键并记录下其反应时,即在空白界面时,被试对刺激图片进行时间复制。复制完成后,会出现下一个“+”,然后进入下一张刺激图片,直至实验结束。整个实验约需耗时3分钟。 2.5 数据分析 用SPSS19.0软件包统计实验结果,并进行方差分析。 3 结果 通过重复测量两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实验的方差分析程序,得到实验结果。 3.1 性别对时距估计的影响 由表1可看到,A(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6)=4.62,P0.05,说明男女大学生在对相同情况下的时距估计能力相似,性别对时距估计的影

7、响不明显。 3.2 时距长度对时距估计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B(时距长度)的主效应显著,F(2,12)=153.13,P0.05)。 3.3 时距类型对时距估计的影响 由表3我们知道,C(时距类型)的主效应也是不显著的,F(1,6)=2.33,P0.05,说明在时距类型的变化对男女大学生的时距估计没有产生显著影响。A(性别)与C(时距类型)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6)=0.08,P0.05)。 3.4 性别、时距长度、时距类型对时距估计的影响 由表4可知,B(时距长度)与C(时距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2)=1.12,P0.05),而A(性别)与B(时距长度)与C(时距类型)也

8、不存在交互作用(F(2,12)=2.27,P0.05),说明三者没有相互影响。 4 讨论 该研究的目的是在探明性别在大学生的时距估计中是否会产生影响。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性别这一因素在大学生时距估计上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这并不表明性别因素在时距估计上完全没有作用。刘颂9的研究表明,中青年组在长时距-触觉-连续(和空白)两种实验条件下,男女性别差异极为明显,而其他实验条件下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因此性别的影响只在某种特殊的实验条件下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该实验中,时距的长短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时距越长,被试对时距估计也就难以把握。通常呈现的时距越长,被试复制的时距与呈现的时距差距越大,但是女性较男性而言复制时间更为准备一些。该实验中女生在长时距条件下也较男生更好。 5 结语 性别因素在视觉通道的实验条件下,时距长度对男女性的时间知觉具有影响,通常表现为女性在长时距估计上较男性更优秀,即估计时间更接近呈现时间。但是时距类型的改变并不会影响视觉通道下男女性对时间的估计,即表现为性别因素在时距类型不同的情况下时距估计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