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探析及矫正.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55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探析及矫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探析及矫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探析及矫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探析及矫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探析及矫正.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探析及矫正 目前日趋严重的大学生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问题对校园和社会构成了很大威胁。大学生暴力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家庭、校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都潜伏着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的心理诱因。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预防教育与法制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净化校园环境等措施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 大学生暴力 心理诱因 矫正 G642 A 1002-2139(2009)-17-0173-02 大学生暴力主要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的能导致其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的行为,由各种人为因素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1P233。如安徽合肥某大三女生因爱恋纠纷

2、公然在学校篮球场上朝自己的同班同学连捅11刀;为了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三只黑熊、一只马熊和一只棕熊受到严重伤害;又如举国震惊马加爵事件,天津马晓明因退学残杀父亲和奶奶事件等等,可谓触目惊心。作为大学工作者,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家庭、校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潜伏着的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的心理诱因,还应该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措施,如心理咨询、心理预防教育与法制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净化校园环境等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及其暴力行为。 一、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分析 大学生的暴力反映在学习、恋爱、家庭及人际关

3、系等多个方面。究竟哪些因素才是导致大学生暴力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长期工作在大学教育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对诱发大学生暴力心理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一)家庭方面的心理诱因 家庭是孩子走向生活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不和谐因素是校园暴力形成的根源。家庭方面的心理诱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结构的缺陷。就子女的教育来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应该是父母健在,并且能对子女负起养育责任的家庭。一旦家庭的这种完整性受到破坏,如父母亡故、病残、离婚就会导致家庭教育职能减弱。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大多人格发展都很不完善,性格孤僻、冷漠、偏激、容易冲动,在学校里很难和同学相处。当

4、孩子从这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进入大学后,自然容易具有暴力倾向。 2.家庭教育的失败。暴力行为的产生与施暴者家庭缺少沟通、父母缺少教育、家庭关系冷漠、缺少爱和理解有关,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形成暴力倾向。人的一生中有两个不可逾越的重大变化期,一个是青春期(1118岁),一个是更年期(4555岁)。而人生的两大“薄冰期”又恰恰在我们大多数家庭里狭路相逢。青春期的孩子们在孤独痛苦中渴望独立、自由、理解,而处于更年期的父母个性暴躁,情绪容易失控,做出失当的言行2P189,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严厉粗暴型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对人怀有敌意,攻击性强,内心缺乏安全感,人格容易有缺陷

5、。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自卑心理严重,不能善待自己和他人,遇到挫折、失败时很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和反应。这样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心灵创伤难以愈合,自然为其暴力倾向埋下隐患。 (二)学校方面的心理诱因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课堂,大学若管理不善、教育失当,也会成为校园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1.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力度不够。由于学校长期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各项工作,使得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诸如学生个性品质、人生理想、生活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不够充实,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大学生死记硬背来应付期末考试,在这种陈腐无力的育人方法与育人环境,有的学生渴望

6、被关注、被接纳,反之就对老师、同学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敌对情绪,容易产生暴力,极个别的甚至走向自杀。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大学教育的缺陷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敲响了警钟。 2.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细致。教师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足够细致、耐心地说服工作,对学生只能治标不治本。有的教师没有深入探讨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一些有缺点的学生缺乏耐心,粗暴的将本来是潜在的行为越轨的主体和被侵害的客体明确化,使得本来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可以教育好的学生,却将其从自身心理上把自己划分为教师的对立面。实际上,这是将学校教育失败的学生推给了社会,留下了社会隐患。 (三)社会方面的

7、心理诱因 目前,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存在很多负面的影响。大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迫切希望获得新知识,了解新信息。而媒体传播的信息,无疑对他们产生巨大影响,所以,从某方面讲,媒体信息也是大学生暴力形成的重要诱因。 1.暴力文化的泛滥。时下的影视、网络、手机短信、书刊中,暴力文化恣意泛滥,各种涉黑影视剧、情色暴力铺天盖地,这很容易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毒害。暴力文化寄生于书籍、影视、网络等媒体,具有相当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它以暴力为内容,远离优美与崇高,却又打着文化的名义,披着趣味的行头,把暴力注入青少年的性格之中”3P115。 2.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也成为大学生暴力的助力器

8、,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社会研究者们的共识。加拿大的Wendy L?JosephUS博士认为,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有助于启发其犯罪,青少年对电视或电影中的暴力犯罪是通过三步实现的“一是认同节目内容,以犯罪主人公自居;二是对内容进行广延性的、阐释性的想象;三是现实中的模仿” 4P84。 3.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校园周边,随处可见电子游戏场所、网吧、录像厅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在的电子游戏一般内容都是格斗、射击、打杀之类,在游戏中可以尽情使用暴力。尽管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但是,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网络等游戏的愿望,勒索钱财,模仿实施暴力行

9、为。 (四)、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诱因 大学阶段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诸如对两性间的好奇和神秘感,以及强烈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等,尤其大学生心理发育水平与生理发育水平不同步,两者之间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 1.挫折感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发现,挫折往往会引起侵犯性情感。长期受挫折的学生具有暴力倾向,如经常被家长、老师否定,得不到同学的支持和友谊等。在大学生暴力犯罪中,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后,一般会产生报复心理或动机,并付诸行动,达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目的,从而造成暴力循环。 2.精力过剩、兴奋性高与自控力差的矛盾。大学生

10、心理上的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加速发展,但心理发展尤其是认识能力的发展则不成熟,思维易片面、偏激,分不清是非,这就使他们往往难以找到正确的心灵和精神的宣泄方式。“大学生的脑垂下腺发育还不成熟,因而兴奋性高,情绪波动大,心境不易持久,意志品质尚未发展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5P75。因此,大学生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与冲动,导致不良行为发生。 3.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形成较晚的矛盾。大学生性生理结构逐渐成熟,产生了性生理欲望。他们正常的欲望如果受到色情、暴力文化的影响,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影响到谈恋爱的价值取向。其性道德观念的形成却落后于性机能的发育成熟,他们更容易接受外界不良的刺激,做出

11、不理智的行为。如女学生在恋爱中争风吃醋、男学生则为争夺女友而大动干戈,甚至动刀等。此类事件在大学校园中屡见不鲜。 二、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的矫正 大学生暴力的发生,对社会、学校、学生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治大学生暴力迫在眉睫。在此,鉴于以上分析,为使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得到有效矫正,减少大学生暴力行为,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重视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高校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做团体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改变错误

12、认知、找出求助者实实在在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求助者重新树立信心,减少求助者与他人交往时的紧张、焦虑的现象,改善其当前的同学关系,逐步消除其暴力心理倾向。“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治疗重视理智过程,通过与治疗的交谈,依赖治疗师的判断来转变当事人的不合理信念,或者直接塑造行为和消除症状”6P53。所以,笔者认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的暴力心理倾向。 (二)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心理学研究证实,经常有暴力倾向、暴力行为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往往偏低,所以,预防大学生暴力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根据大学生攻击性与人际关系、人格、孤独性倾向、抑郁性等因素有关的研究结论,在教育干预中,应

13、着重进行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承受能力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和成功教育,强化大学生法律心理意识,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总之,笔者认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和法制教育的强化可以有效控制大学生暴力的产生。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善师生关系 我们要注意影响大学生暴力的教师因素,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高校应以做好学生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拔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人担任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应当经常与学生交流,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心灵和精神的朋友,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向,以便发现暴力案件的征兆能及时地预防和制止,从而不留隐患。

14、 (四)整治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的客体。校园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目标、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倾向,更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对校园文化生活的创新,将健康、向上、高雅的精神内涵和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学文化渗透在校园内的各种设施环境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安静、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此外,学校、文化稽查机构和有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大力加强对校园周边诸如租书屋、游戏机房、网吧、歌舞厅、地下电影院等不良文化“根据地”的清查整治力度,还给大学生一方成长的净土。 1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

15、青年研究,2018 2侯龙龙.碰撞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北京中国妇女出版 2018 3唐美玲,尉建文.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2018,(7)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4 Widom Cs.Motivation and mechanism in the“cycl

16、e of violence”J.Neber Symp Motiv,2000 5秦志强,陈明华.暴力文化孕育心中的野兽J.当代教育科学,2018,(9)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6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北京高等教育,2018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