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汉语素质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60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汉语素质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汉语素质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汉语素质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汉语素质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汉语素质问题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汉语素质问题研究 当前大学生的汉语素质堪忧,应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对河南省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大学生汉语素质现状的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三点大学生汉语素质的提高策略。大学生 汉语素质 大学语文 河南 调查随着计算机、网络普及,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高。人才需技术、理论、计算机、英语、道德素质、汉语、身体全面发展。这就使得我们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出现了注重短期效益的问题,较为注重学生的技术、理论方面,因为,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理论素质方面可以给用人单位产生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学校较为重视,但是,对综合性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素质重视却不够,尤其在汉语的快速阅读、语

2、言的运用能力、材料的组织写作能力等汉语素质方面有待加以重视。一、河南大学生汉语素质的现状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不仅是一种语言、一种个体民族文化的传承,更要能够把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民族精髓融合,能够将东西方思维意识语言文化融会贯通;而语言文化的学习,就首当其冲。学生只有具备优秀汉语素质,才会更了解自己的祖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成为具备中華民族精神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认为,汉语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笔者在河南几所高校的调查情况却不尽人意,笔者于2018年对河南省几所本科高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汉语素质并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好。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在“你所在学

3、校是否重视汉语言素质培养”这一问题中,有65%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汉语言素质的重视程度一般;15%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汉语语言素质;20%的学生认为学校很重视汉语语言素质。说明大部分人认为学校并不重视汉语工作。在“你认为语文类课程是否重要”这一问题中,只有将近10%的同学选择了很重要;有18.6%的同学选择比较重要;有25.7%的同学认为一般重要;有33.8的同学均认为语文课程不太重要;剩下11.9%的同学认为很不重要。而在另一问题“你认为语文能力对你个人学习,发展以及今后就业的重要程度”的结果相似,也有将近50%的同学认为语文对今后的就业不太重要,甚至一点都不重要。但在“你是否喜欢汉语”这一问题

4、中,有76.2%的学生表示很喜欢汉语。以上调查说明作为母语的汉语在大家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很多人对中华文化持有喜爱和崇敬的态度。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会选择花精力重视汉语。说明在这个物欲膨胀的潮流中,学生的研究选择不由兴趣决定。可见,虽然学生对汉语感兴趣,但当前的高校学生中存在了较为严重的轻视汉语的现象。造成当前这种现状有其现实原因,我国当前的教育,通常是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单词,中学要能够简单对话,大学要苦攻英语四六级,考研究生英语必须过关,晋升职称必考外语,就业要看英语水平,而在学术界尤其是数学、物理学界,学术语言是英文,所有国际一流物理学期刊是英文的,包括欧洲、日本,中国的物理学期刊中被SCI收

5、录的也大部分是英文。在科学水平比较高的非英语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通行的学术语言仍是英语,因为在大学里面进行任何学术活动所有人都用英文。这种过多的强调外语能力的社会环境,使得学生被迫忽视了对自己的母语汉语的学习,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有效益”的外语学习上。调查还显示有超过65.4%的人并不知道汉语语言文学主要研究哪些的知识,只是单纯的认为那是研究中国文学的。说明大家对汉语语言文学的了解并不多;97%的学生认为普通话不标准的现象很普遍。说明普通话不标准普遍存在,一部分人忽略了普通话的学习;95%的人认为汉语语言文学对社会的贡献一般,说明当前学生多追逐立竿见影的效果,不重视循序渐进的

6、作用。这些结果说明尽管汉语在学生和老师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尽管大家都认识到汉语有助于提高自身涵养,但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研究汉语。因为大多数人都错误的认为汉语语言文学对社会的贡献一般。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你认为汉语以后的重要性在未来否增加”这一项的回答上,91%的同学均认为汉语在国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明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承载中华文化的汉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二、大学生汉语素质的提高策略大学生汉语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应具备汉语的灵活运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具备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第二,具备欣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三,具有高度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可以成为适应东西方文化、具有

7、开阔视野和双语能力的优秀人才。当前大学生的汉语言素质比较差,尤其在汉语的应用能力方面,比如上面提到过,在调查中,97%的学生认为在他们的身边普通话不标准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为,语言不简练、交流过程中不能清楚明白表达想法。在有学生在人文基础方面薄弱,经常出现成语乱用、张冠李戴的笑话;还有就是在提交一些书面材料时,经常出现错字等等。一位河南的老总说很多大学生提交给他的简历、病假条之类的,里面错字繁多,和大学生的身份实在不相称。可见,汉语素质在工作、生活中十分重要,是优质交流的必备条件。语言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有极强的凝聚、教化作用,过分强调外来语言无意间就会淡

8、忘自己的语言之根,影响到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汉语素质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新认识当前的汉语教学中出现这样的尴尬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对于大学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价值认识上有问题。人们通常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就是把它作为一个工具。现在要突破过去的工具观点,大学生应在中学的基础上提高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各种作品的写作能力,着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陶冶情操塑造人文的教育。应该把汉语的学习看成终身的教育,这样的话,语文教育才能贯穿终身教育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正如德国的语言学家威廉

9、洪堡特曾经说过的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是民族的灵魂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陈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也只有在自己的语言之中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所以应从理论和实际上重新认识语文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保证学生的汉语素质。 可以对内、外继续加大汉语的推广,比如可以设立汉学家工作室、鼓励专家学者出版总结回顾西方汉语学习史的著作,翻译了早期汉学家们介绍汉语语言和语法的外文著作、组织了各种学术研讨会等。让学生了解汉语、感受到学习汉语的自豪。(二)对语文课程进行科学安排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的许多高校中,尽管大学语文被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长期以来

10、处于边缘位置。在公共课的系统里,英语四六级才是最重要的,大学语文课从调查的情况看逃课的比较多,每年考试的及格率不太理想,开学初大量补考工作集中在大学语文,理科学生尤甚。即使是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的学校,有规定必须选文科的课,学生念英语的时间也是中文的六倍以上。某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俄语、德语、日语等第二外语选修课是3个学分,48个学时,大学语文只有2个学分,30个学时,低于外语的学分设置,会让学生更加不重视语文课程,30个学时,学完规定的135篇课文,很难达到细致有效的授课效果。还有学科定位上比较模糊,在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思路尤其是队伍的建设、教材的编写方面还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很有必要对

11、当前的大学语文在课时设置、内容分布、教材编写和教学方式、教师的考核上进行科学的改革。特别是在学校的语言教学中,要使语文逐步成为主要语言课程。这就需要政府和学校增加一定的经费,可以增加一定的教师投身到汉语素质教学的宣传和科学的课程设置里来。在教材编写上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范文要特色鲜明、生动有趣,又能保证信息量。在学科考核、网络教学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可以尝试口试和笔试两者结合的方式,有效的利用网络、计算机的使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持续兴趣。学校还可以组建了读书协会等组织,引导学生多看书。定期开展人文系列讲座,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成为高中语文的延伸课,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去除功

12、利的追求的平和心态,课堂中机械的学习方法要改进,这也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人文素养,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学生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中接受熏陶,使其成长为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现代读书人。(三)加强汉语应用能力培养当前高校学生的的“汉语应用能力”,很令人担忧,例如国家语委发布的报告显示,学生人群中存在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母语教育弱化、语言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提高汉语素质,应从汉语应用能力抓起。“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

13、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一,培养学生欣赏美文的能力。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做得最多的并不是体味文章本身的美感和意境,而是用语法和修辞

14、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析解体,对于文章的结构、用法、修辞的运用分析并不是汉语学习的唯一目的,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体会文章的内在感情才是汉语学习的根本。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第二,推出系列汉语考核要求和等级证书。可以将提高学生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汉字书写水平为主要目标,把汉语

15、知识和能力考核作为升学考试的基本考试科目。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应及时推出能够考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类语言考试,尽早建立综合、全面的汉语能力测试体系。建议国家可以将汉语、汉字应用能力的考核作为国家考试项目予以立项。相关主管部门应将汉语能力考核成绩作为报刊、出版等媒体从业人员,以及教师、公务员、文秘等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