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的体系构建.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61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的体系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的体系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的体系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的体系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的体系构建.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的体系构建 【摘要】近年来,高校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特别关注群体人数呈上升趋势,对特殊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最突出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构建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中西道德价值观的碰撞,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增多,流动人口量增大,使得当代大学生容易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宿舍关系紧张,学习动力不足,自我意识膨胀等问题。 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是在“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明确导师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强调学校德

2、育要以原来单纯服从社会需要、上级安排转移到以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要求相融合的基点上来。 本文尝试通过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的体系构建能够有助于发现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探寻诱发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帮助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学会积极调试自我,摆脱心理障碍。同时,也能够为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特别关注群体问题积累丰富的个案材料,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教育研究积累大量有价值的素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结合本人长期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总结出来的实操经验,探寻出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心理调适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有效推动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

3、师制的体系构建: 一、准备阶段 1.导师选聘与培训 在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阶段,要考虑到大学生特别关注群体的特点,选拔那些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且人生阅历较为丰富,关心学生、为人师表的教师。还要针对特殊群体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开展相关的师资培训工作,并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专题讨论、模拟训练来提高他们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技巧等实际水平。 2.筛选特别关注群体 在项目实施初期,应首先通过学生入学档案相关信息初步了解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其次,新生入学后通过下宿舍、新生心理健康测评、个别同学沟通等方式摸底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等;从而根据本学院学生的家庭、

4、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以特别关注群体导师制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完善特别关注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实施阶段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项目应积极利用专题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团队活动、心理演讲、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观看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方法,提高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2.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项目应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在每月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入班级活动之中,让班级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活动的切身体验,导师通过互动启发式讨论对主题班会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最终帮助

5、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培养健康的心理品格。 3.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 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应做到每周至少与受导学生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一次,内容包括日常表现、学业进度、人际交往、情绪波动等,每次受导活动后,导师要及时如实填写导师工作手册,做到每次活动有内容、有记录、有效果。受导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4.建立完善的特别关注群体成长档案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特别关注群体工作流程,导师要对特别关注群体中的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档案中要详细记录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进行记录及分析。除此之外,导师还要做到每月将需要关注同学的成长档案

6、汇总后形成特别关注群体表格上报学院,同时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校心理咨询室联系,以便于对该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5.建立家长联络制度 项目要求导师要定期与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具体时间可以由导师自行确定,但每月应至少有一次以上的联系,联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该制度的确立使导师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导师可以通过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指导家庭教育。 6.导师定期交流会制度 项目定期组织“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交流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目的在于交流总结学生近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特别关注群体在跟踪辅导中出现的疑惑或者经验进行沟通

7、交流,以便更加客观合理的解决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交流会要求导师准时参加、充分准备、积极发言。 三、评估与总结阶段 1.导师绩效考核与评价制度 为对每位导师的工作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项目团队成立了“导师制”工作评估小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个导师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价体系由学生评价、导师互评和导师自评三个组成。首先,通过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受导学生对导师的评价,重点看导师是否能够与受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其次,通过导师互评促进导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评价的内容应注重导师工作的实效性,导师的合作意识以及敬业精神等。最后,通过导师自评实现导师对工作的总结和自我

8、反省,归纳取得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对策。 2.建立个案分析与总结制度 导师根据受导的具体情况,建立受导学生的个案分析制度,项目团队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导师在实践中还应积极归纳总结取得的经验,将个别突出案例进行汇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教育研究积累大量有价值的研究素材,探寻出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的心理调适的途经和方法。 在体系支持方面,为保证“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的全面实施,组建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牵头,工作经验丰富的各年级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的项目团队。为确保对特别关注群体的心理辅导工作取得实效,建立健全针对特别

9、关注群体的心理健康预警网络,及时获取特别关注群体的日常表现情况,以创新、发展、丰富“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的操作模式、运行机制,协助项目团队更好的开展日常工作。 在技术方法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经验实践法:如通过导师通过理论学习一对一心理辅导、班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播放等完善特别关注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总结法:及时总结每一阶段特别关注群体导师的成功经验,并利用每学期学院组织的“特别关注群体成长导师制”交流会,进行较为全面的推广运用,总结对特别关注群体的一对一辅导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开展特别关注群体的心理健康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个案研究法:对个别突出的典型案例进行“由不同视角切入”的个案跟踪研究,为做好该群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可行路径,并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教育研究积累大量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和可实际操作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