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盗窃犯罪成因及预防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65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盗窃犯罪成因及预防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盗窃犯罪成因及预防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盗窃犯罪成因及预防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盗窃犯罪成因及预防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盗窃犯罪成因及预防探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盗窃犯罪成因及预防探究 赵德友(1981.11-),男,汉族,吉林通化人,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辅导员。 (1.吉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系, 吉林 通化 134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在校大学生盗窃犯罪发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文从大学生心理原因、不良行为习惯、社会、家庭环境、大学生法律意识五方面,分析大学生实施盗窃犯罪的成因,并根据其成因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盗窃犯罪; 预防; 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 D917 A 1006-026X(2018)11-0000-0

2、1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盗窃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45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大学生犯罪案件约占到社会刑事犯罪案件的17%。其中,在大学生犯罪案件中,盗窃案约占70%。大学生盗窃犯罪已经成为高校甚至全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正确、深入的分析大学生盗窃犯罪的成因,有效预防大学生盗窃犯罪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实施盗窃犯罪的成因 1.心理成因是引发大学生实施盗窃犯罪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感情丰富,心理起伏较大,自控能力差,如果

3、对大学生没有正确引导,其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大学生实施盗窃犯罪主要心理成因2心理脆弱。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而当他们来到大学,作为一名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的大学生往往心里比较脆弱,很容易采取过激的违法、犯罪行为。2009年3月15日,某高校大学生汤某在宿舍内,趁同学王某不在寝室时,将其农行卡偷走。随后,汤某到农行ATM机上将王某银行卡内现金4500元盗走。当民警问及汤某实施盗窃犯罪动机时,汤某回答“我曾与王某有矛盾,用这样的行为对其进行报复”。这个真实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心理上的脆弱和行为的偏颇。 2.已经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成为

4、大学生实施盗窃犯罪的直接原因 有个别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有盗窃同学财物的行为,虽然当时盗窃财物数额并不大,但已经养成了以盗窃他人财物为乐趣的坏习惯。再加上中学时代,学校疏于管理,客观地放纵了其盗窃行为。而当其从中学升入大学后,在惯性心里驱使下实施盗窃行为,这样的学生必然会走向犯罪的不归路。 3.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盗窃犯罪案件频发的重要因素 当今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西方拜金主义的驱使下,部分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法纪观念已经被弱化。社会上一些“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不良思想不断地“感染”着大学生。部分大学生为了追逐金钱、为了所谓的“小利”,挺

5、而走险,最终走入了盗窃犯罪的深渊。 4.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实施盗窃犯罪产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家庭环境好、家教严格,知法、守法意识较强;家庭环境不好,家长对大学生疏于管教,再加上社会不良习气对大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大学生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1)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成为大学生走向犯罪的温床。90后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其娇生惯养。这客观上使孩子产生自私、自利的不良心理。其后果是当孩子一旦离开原先被宠爱的环境,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就会被周围人排斥,孩子的逆反心理自然会产生,也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问题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

6、响。夫妻感情破裂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在“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缺少家庭的温暖,其心理必定得不到健康的发育。从“问题家庭”中走出来的大学生,极易形成冷漠、自卑、放纵的不良性格。特别是孩子处在有犯罪记录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不但没有给孩子起到好的表率作用。相反,他们的犯罪因素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犯罪行为容易被孩子模仿。这样的孩子在大学学习期间也极其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5.法律意识淡薄成为大学生实施盗窃犯罪的客观因素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现今,有相当一部分大

7、学生法律意识及其淡薄。他们明明知道盗窃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但仍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比较高超,为了眼前“利益”,以身试法。他们从小偷小摸到大偷大摸,逐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大学生盗窃犯罪案件的预防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有其原因所在,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这才是目的所在。面对当前大学生盗窃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这一突出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有效预防工作 1.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逐步改变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加大对大学生盗窃犯罪的处罚力度。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感化、挽救。做到以法律为惩戒手段,以教育改造为根本目的。使得失足大学生能够改过自新,重新

8、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改善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校园环境 大学生是否实施盗窃犯罪与社会、家庭、校园环境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改善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校园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全社会有义务、有责任齐抓共管,帮助大学生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2)家长针对性的对子女进行引导,努力为其营造一个健康、温馨、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校园盗窃案件,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同时,高校要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坚决取缔校园周边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

9、健康的网吧、歌厅、棋牌麻将室等场所。 3.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精选相关法律课程,完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内容。2采取灵活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可以组织学生旁听法院案件审判,使得学生

10、充分体会到法的神圣与威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节目,阅读相关法律书籍等。提高学生法律意识。3寻找道德与法律的契合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1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对策 康树华等著 北京燕山 1989年 2 大学生犯罪出现新类型脆弱心理埋下犯罪苦果,赵中鹏,千龙网,2018-11-17 3 救救我们的“天之骄子”关于大学生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沈义 殷文剑,中国青年报 2018-04-01 4 刘旺洪法律意识论法律,2018年版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5 高校盗窃犯罪防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科技促进发展 2009-04-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