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探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75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探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探析 摘 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好网络,积极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网络时代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了创新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针对性、时效性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魅力。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大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沿用“一支笔、一

2、本书、一块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过于单一化、简单化。受教育者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接受教育。而特定的网络信息集成,双向沟通和选择性,提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地从外部控制,自由交换意见。网络可以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形成一种协作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在教育平等、民主的过程的两个方面,使对方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生动性、丰富性。 (二)网络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方法多样化 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只要学生上网,便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而且还可以自由地与外界沟通,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或接触到真实的世界。

3、可以说,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新知识的工具、通讯工具、新的生产力的结合,将有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大大提高传播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通过“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来充实教学内容,还可通过E-mail、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课堂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大量信息更快捷地输送给学生,教育手段的拓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吸引力。 (三)网络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时间,同样的主题和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但网络是信息时代

4、的全天候开放空间,网络瞬息万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初中生利用网络可以自由交流,可以迅速了解到各方面的国内外情况,信息经济和政治生活。不仅如此,还使得原有的相对较窄的教育空间变为开放教育的空间。在这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不利的一面 网络文化既给学生提供了方便,也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高校教育工作更难展开。学生在网络时代接触的东西更多、更复杂,从而对他们的影响更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文化演变形势严峻 现在,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中文信息小于1%,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而我国在

5、整个互联网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流,分别占0.1%和0.05%。这种思想和全方位的美国LED不同系统和不同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网上激烈的对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东方和西方的价值观,因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文化意识正在形成,区分能力弱,往往使学生沉迷于网络。 (二)大学生的责任感不强,网络道德意识普遍比较低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网络的自由和开放使个别大学生抛开道德约束而放任自流,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导致个别学生恣意妄为,自由放纵,这使得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公德水准降低,结果造成自由意识的泛滥和破坏欲望的扩张。网络世界目前还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规定,很难做到严格

6、审查和责任追究,网络道德规范也是非强制性的,只能靠个人的道德信念来维持。例如:1998年我国第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被逮捕的杨,就是国内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 (三)网络文化与教育作用的多样性发生了变化 无论在知识和道德教育传播教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权威的驯化。在网络环境下,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观念的碰撞,但大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区分和其他方面都没有完全成熟的,他们往往会迷茫和不知所措,这就要求教育者来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此外,大学生成为具有更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主体,他们敢于质疑教师的权威。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综上所述,网

7、络的双重性显而易见。高校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化手段,积极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是亟待认真解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积极构筑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互联网站要成为高校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应高度重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网络的重要性的认识,占领高校网络位置与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一是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通过校园网宣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国内外的大事,对敏感问题,和社会的热点话题,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在网络阵地上营造主流文化氛围,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用中国共产党

8、的光辉历史,鼓舞教育大学生,答疑解惑,坚定信念。二是结合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可组织网上专题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我教育,邀请事业有成的教师、校友谈自己的经历、体会,用动人的事迹感召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在网络文化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导致一些虚假信息泛滥,提供便利的条件甚至人身攻击和网络犯罪。网络犯罪的检测是困难的,导致近年来网络道德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犯罪在增加。青年大学生是弱者的道德修养,自控能力差,容易放

9、纵自己的上网行为,道德感的损失。因此,在今天的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应从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良好的网络道德,因此,新一代的大学生做了一个在网络世界的“守法的公民”。该大学还可以建立一个道德课程网络,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在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相冲突的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同时,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党团、社团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参与学科竞赛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把解决网络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解决思想困惑的答案,在人生的磨砺中提升思想认识能力。“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解决。”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网络技术的发展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应该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扎实的团队,能准确地表达和阐释马克思理论和马克思的道德价值学说,自觉维护价值观和道德责任。三是加强网络知识学习,提高网络的控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