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696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信仰本身的规律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内容和要求,以及大学生主体的信念结构和特征,运用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的相关知识,认为,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机制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采取主体性的教学培养方法:尊重大学生的自主自觉性,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和培养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信仰走进主体的内心世界;采用“超越式”的教学和培养方法,激发主体的能动性,促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注重可持续性,采用“考验式”实践的教学培养方法,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志和毅力。 注:本文为2012年度广东省高校

2、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2ZY041。 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教育是教师对学生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1。按照这一要求,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必须真正了解和关心教育对象,研究他们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引导他们辩证理解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关注大学生主体的特征,选择最利于大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这就是本文所说“主体性教学”的意蕴所在。 一、尊重大学生的自主

3、自觉性,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和培养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信仰走进主体的内心世界 为完成这次研究,在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广州大学等大学中随机抽取600名大学生,就信仰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下文所有数据都来自这个问卷调查)。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有71.48%的大学生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非常重要,在“对于给自己树立追求目标,您的看法是什么”的回答中,回答“应该树立、使自己更有奋斗目标”占56.73%;在对“若您有信仰,您的信仰是什么”的回答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马克思主义占23.66%,中国宗教占16.37%,个人主义占10.21%;在对“认为最能体现幸福的是什么

4、”问题的回答中,63.53%的回答“家庭幸福”,其次是26.74%的回答“有知心朋友”。 问卷调查的这些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历了中小学教育,耳濡目染了周边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一些熏陶,对自身学习、生活及社会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有一定的自主自觉性。因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不能把他们仅仅当作一张“白纸”,必须尊重大学生的这种自主自觉性。 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认为,人们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人这一主体与环境这一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主客体互动的建构过程,首先就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即主体在感受到刺激时,会本能地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思

5、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立足当代大学生信念构成中既有对信仰和奋斗目标的理想追求、也有对个人生活享受、个人情感交流的现实需要,既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求、也有对社会进步、民族兴衰的关注这一现实状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主自觉性。 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生活化”的教学和培养方法就是要以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的方法,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马克思主义信仰走进大学生主体的内心世界,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纳入大学生原有的信念结构中。 教学内容上要多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就业、人际关系处理、个人幸福追求等焦点、热点、敏感问题,客观辩证地分析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现

6、实处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可能采取的方法措施、以及必须具有的意志和毅力。 教学方法上,可以分析演示身边成功的案例。对“在记忆中,您爸妈讲的最多的故事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其他事业非常成功的邻居的故事”占34.85%,“学习成绩非常好的邻居的故事”占30.15%,“古代英雄故事”占17.5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既有的“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作用,选择一些平凡的真实的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成就事业的案例,重点演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最困难、最艰辛的关键时刻是什么信念使他们坚持下来,在心理斗争、包括精神煎熬的过程中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

7、有何深化,他们在这些过程中的幸福感是什么,感到最痛苦的又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演示,将劳累艰辛的过程就是增长智慧才干的过程、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激发人的潜能的过程、幸福就是建立在智慧和劳动的过程中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相关理念,不知不觉地“同化”到大学生的信念结构中。 可以解剖身边的“小事小节”。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小事小节”、生活细节,做解剖麻雀式的案例教学,通过解剖这些细节、这些“小事小节”在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校园环境的美化、社会的进步发展等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可以在具体的一言一行、具体的某件事情上得到体现、得到培养、得到修炼的,消除大学生

8、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空洞抽象感和畏惧感,将其由“周边世界”变为“共同世界”。 二、采用“超越式”的教学和培养方法,激发主体的能动性,促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 “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作出最后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2这种未确定性使人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身现实存在的永恒努力和冲动,这是信仰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信仰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三个“张力对子”的特点3。所以,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培养和树立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采取着眼大学生未来发展、融合非理性因素情感因素、放到人类社会发展大潮中的

9、“超越式”主体性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地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性教学中,目标是让大学生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按照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当主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有一个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的“顺化”过程。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刺激大学生自觉调整原有的信念结构,逐渐调适、顺应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容,自觉选择和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 可以采取情境式的刺激。可以设置日常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冲突情景,分析冲突的双方或多方所持的观点、所具

10、有的信仰信念,分析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在这个情景下应该如何处理,引导大学生认识信仰和信念有无的区别、高尚与世俗的区别。可以设置日常工作中的冲突情景,重点是对某一项工作的理念、看法、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冲突,让大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客观认识个人在整个社会运转体系中的具体价值,引导大学生既积极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必须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发展的某个平台、某个阶段、某个历史时期,引导大学生在客观认识真实社会、真实世界的基础上,自觉成为脚踏实地推动社会逐渐进步的自由自觉的人。可以设置和谐相处的情景,每个人都能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自

11、觉克服过程中的困难和险阻,及时得到周围人的热情帮助,以直观的形式刺激、震撼大学生的心灵,激发其内心羡慕、向往、追求这一情景的动力和激情。 可以采取综合式的刺激。由于家庭背景、所受教育方式、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当代大学生在性格、行为习惯和精神生活享受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仅就接受信息的敏感度而言,每个大学生对颜色、声乐、运动、理性、情感等的敏感度都是不一样的。在大学生主体性教学中,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关的内容设置成声光电、戏剧情节、配成音乐、形成美丽的艺术作品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理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刺激,促使他们在享受艺术、品味音乐、欣赏情节、严密推理等的过程中,自觉调整既有的信

12、念结构,逐渐调适、顺应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容,自觉将追求个人和一切人全面发展作为终身奋斗目标。 三、注重可持续性,采用“考验式”实践的教学培养方法,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志和毅力 根据自组织理论,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系统涨落,会在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发生自组织,系统发生自组织的机制是“通过涨落而有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培养和树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然经历认同迟疑认同质疑认同等“涨落”过程。应该采取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与大学生思想脉搏相吻合的潜移默化的“考验式”实践教学培养方法。 第一,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不是躲在书房中做“学问”而形成的理论和信仰,而是在活

13、生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在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般来讲,“大多数人是根据实际生活得出自己的信念的,他们不相信书本和空话。” 当代大学生要形成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同样离不开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设置社会实践环节,布置学生带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利用各种实际生活体验、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深入观察、分析、体验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并定期交一些形式、内容和篇幅都不受限制的感受式或体验式方面的文章,或者定期以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坚定信仰意志,促使大学生在贴近实际、明辨是非、体验和感悟艰

14、辛中,一点一滴地逐渐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志。 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学必须营造浓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氛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所谓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和认同具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高校要通过考察选择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个人修养水平相当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型、学者型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在教学中、与大学生平常交流沟通中、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既要给大学生树立一个平常的社会人、生活人的形象,更要在平凡点滴的细节中体

15、现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高风亮节、宽阔胸怀、理论素养、生活激情、追求事业的良好形象,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引导、感染大学生,使其在犹豫和怀疑、质疑时,在各种困难等关键时刻能自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为精神导师,引为行动楷模,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志和毅力,经得起实践和现实生活的检验。 辅导员要发挥充分作用。对“在校期间,您与家人经常保持沟通交流吗”的回答中,选择“很多”的占47.16%;对“面对学习课程、学校活动、交朋友、找兼职、就业等选择时,您通常会征求谁的意见和建议”的回答中,排在前三位的“爸妈”占40.03%,“较为知心的同学”占35%,“自己决定”占30.31%;对“感到苦闷时,您最喜欢向谁

16、倾诉”的回答中,“较为知心的同学”占51.22%,“爸妈”占22.20%。在这些问卷调查中,选择辅导员的比例非常低。大学生在校期间具有比较强的交流沟通需要,而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的应有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不能缺席,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在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中、为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 建设好校园文化。无论是兴趣组织、学习组织还是党团组织的活动,无论是板报等有形文化阵地,还是大学生中间形成的潮流时尚、价值追求等无形文化阵地,都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深刻植入到大学生头脑中、行为习惯中,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志和

17、毅力的锤炼。 第三,强化网络环境的正面作用。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有66.29%的大学生回答网络在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及以上的占60.94%,上网经常查找资料或QQ聊天的占61.43%。上述数据充分表明,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要注意净化网络上的舆论氛围,更要主动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页、论坛、社区等,有意识地培养和选择一批版主、意见领袖,教育者也可以采用匿名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与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与大学生网上交流沟通中,引导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志和毅力,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一言一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