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736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 摘要: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文化也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有助于我们对语言的学习;反之,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导致语言学习和交际障碍。本文从词汇教学、句法教学及语言使用三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及跨文化交际能力。1.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正如Kramasch在她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所阐述的: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语言与文化两者不可分离。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

2、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文化因素也决定语言的具体使用,语音、词汇、句法等选用都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学习语言。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我国外语教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重视文化教学。胡文仲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

3、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恰当地应用语言则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只有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的人使用起语言来才能游刃有余,风趣幽默;脱离文化的语言则干瘪、无趣,用之与人交流则毫无趣味可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加以培训,更要注重语言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句法教学及语言使用三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及跨文化交际能力。2.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2.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词汇是一个民族的语言、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结晶,它充分体现着这一

4、语言群体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汉语和英语虽属不同语系却都拥有丰富的词汇量。汉字的表意能力及组合能力很强,英语从拉丁语、古法语及其他语言中吸收了大量的词汇。这两种不同的语言有着大量的对应词语,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不对应的词语。比如,汉语中没有表达cowboy和hippie的意思的对应词,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Cowboy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如在教学中直接给学生译为“牧童”或“牛仔”,则反映不出这些意义,学生也无法理解cowboy的内涵。只是告诉学生hippie的意思是“嬉

5、皮士”则无法反映出60年代那些中国人觉得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特点。同样汉语中的很多表达在英语中也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汇。比如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中秋节、传统节气三伏、三九等。此外,还有一些英语的表达其概念意义和汉语相近,而内涵意义则相去甚远。如曾经在翻译界引起争论的west wind一词。汉语古诗中常提到的西风指的是秋风,是阴冷肃杀的风,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在英国人心中west wind却是温暖和润的春风,象征着万物的复苏。另外,还有英语表达中的“the lions share”,“the last straw”,“Waterloo”等,只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内涵,了解它们背后隐含的文化故事,才能全方位

6、地理解和把握它们。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文化意识”,把对英美文化的知识贯穿到英语教学的始终,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引导他们自觉了解包含在词汇中的文化因素,逐渐培养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2.2句法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句法是连词成句的方法和规则。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语法系统和规则来指导和评价该语言群体的语言使用。申小龙教授按照二元分割的方法把人类语言分为形态语言和非形态语言。前者包括英、法、德、俄等具有丰富形态变化的语言。根据申教授的理解,“西方民族从古希腊开始就注重形式逻辑、抽象思维,力求从独立与自我表现的自然界中抽象出某种纯粹形式的简单观念,追求一种纯粹

7、的单一元素。这表现在西方语言形态上就以丰满的形态外露,因而表现在语言分析上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形式化描写”。具体来说,英语强调逻辑,句法要求比较严格,句子结构一般比较完整,主、谓、宾齐全,谓语动词是全句的核心,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要保持一致,其他修饰成分通过关系词与句子的主体部分联系。而汉语作为一种非形态语言,由于受到中国人民“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更注重言和意的统一,以神统形。以“流块结构”为主要特点,“句读间短,形式松弛,富于弹性,富于韵律”。综上所述,句法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把英语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融入教学之中,提醒学生主

8、义母语和英语特点相异的语法现象。2.3语言使用中的文化因素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够使用英语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因此交际行为规范的学习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语言知识一样,应当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没有人能够脱离其所在的社会单独存在,作为语言的使用主体,人对语言的使用必然会受到其所在的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例如英语国家的人追求民主,即使在家庭内部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尽量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对话;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注重父母的权威。曾经有学者设计这样一个场景:A mother calls a neighbor that she needs help moving some heavy furnitur

9、e and asks if his/her teenage son might be available to help.An American mother would be likely to respond:“Ill ask him.”A Chinese mother:“Ill send him over.”另外,英美人士重视个人的隐私,而中国人更喜欢朋友之间亲密无间,没有任何秘密,以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对话。一个人走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朋友。朋友问:“你去哪?”答:“噢,我出去一下。”“去干什么?”“我约了个人。”“噢,是吗,谁呀?”如果我们把这种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对话套用到英美

10、人士身上,则必将造成交际障碍。不同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一种文化观念,某种集体规范,成为一种社会习俗和行为习惯。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导入文化因素,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讨论主题、篇章阅读和任务设计等形式把文化知识融合到教材的课文学习当中。综上所述,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文化,而文化意识的提高也促进语言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占据重要的地位,必须把它提到和语言教学相同的高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对待。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把文化教学渗透到词汇学习、句法训练,以及英语使用的过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