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着眼于”.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741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着眼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着眼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着眼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着眼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着眼于”.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着眼于” 大学语文的地位在很多高校有争议,甚至受到冷落,它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大学语文课能否受到学生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研究教学,能否教出特色与个性。而要教出特色与个性,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做到“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着眼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着眼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大学语文 人文素养 阅读水平 表达能力 国家对高校开设语文课有明确的要求,但大学语文的地位在很多高校长期有争议,甚至受到冷落。一些高校选派刚进校的新教师教大学语文,把大学语文课堂作为年轻教师试教提高的场所,这样往往造成教师思想不稳定,无心研究大学语文教学,而希望尽早走进专

2、业课程的课堂。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被讽为“高四语文”,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自然难以提高学生地语文应用和创造能力。在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环境改变不大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上好大学语文课,能不能让大学语文课受到学生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研究教学,能否教出特色与个性。而要教出特色与个性,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做到“三个着眼于”。 一、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在平常工作、生活和为人处世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情感、性格、心理、态度等方面的修养。由于自身品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局限,不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苏步青早在198

3、2年就指出“现实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严重的。像复旦大学这样的部属重点大学,前几年招收的理科学生中,语文科成绩不及格者竟有几十人之多。近两年,毕业班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有的学术论文内容不错,却写不出一段好的导言;有的论文缺乏逻辑、语句不通,错别字也不少。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一些理科学生,不了解祖国的历史,讲不出三皇五帝,说不清中国经历了多少朝代,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强盛等等。试想,连养育自己的祖国都不甚了了,又怎能为祖国而奋发学习,攀登科学高峰呢?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加深理工科学生对学习祖国文史知识重要意义的认识。”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高校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大学语文课就是提升大学生人文

4、素养的重要渠道。大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学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名家名篇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人生哲学,蕴含着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民情,也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学习欣赏这些名家名篇,对于大学生借鉴作家作品的思想、提高文学批评能力、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了解文史哲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和精神有着非常大的熏陶和引导作用。朱光潜说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远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这也说明了学习文学作品对提高一个人品味素养的重要意义。 二、着眼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莎士比亚说“生活中没

5、有书籍,犹如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犹如鸟儿没有翅膀。”温家宝在与网民交流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学习的时代,阅读是学习时代的要求,是人们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丰富思想、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思维才会活跃,思想才会创新,工作才会进步,生活才会充实,情感才会丰富,人生才会多彩。但是现在许多大学生阅读的兴趣少了,阅读的障碍多了,阅读的途径窄了。大学语文教师要主动负起责任来,要克服小学、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

6、造成的不良影响,引导大学生重新建立起对语文的兴趣,让大学生学会阅读、学会鉴赏,让阅读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大学语文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有的大学生其实学习很刻苦,阅读了大量书籍,但却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这样的阅读效果与他们阅读时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有关。我们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大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进行研究式阅读。数学家华罗庚在青年时,就犯过看书急躁的毛病,手拿一本书几下就看完了。最初看来似乎有成绩,而一旦到应用时,却是一锅夹生饭,不能运用自如了。华罗庚反思后认识到,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不应只看到书

7、面上的内容,而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这就是说,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华罗庚的思考说明只有引导大学生学会研究式阅读,让他们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着眼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大学语文要把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作为目标与追求。表达能力有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两种,两者都很重要,无论学习、生活、工作、交往都离不开。书面表达能力就是写作能力,人们抒发感情、记叙事件、总结工作、归纳经验、汲取教训、撰写体会都需要有良好的写作水平才

8、能完成,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大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大学生分析、揣摩和领会各种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并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人们聊天、交流、演讲、辩论、动员、作报告等都体现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我们要把口头表达教学放到大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升大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大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苏步青认为“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理工科和文科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将来出去工作,在运用语文知识和写作方面要求有所不同。

9、理工科的学生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要多进行一些应用写作,如论文写作、研究总结、学术综述等;对文科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多写一些调查报告、会议纪要、简报等。但总的要求都应该是做到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注意写作技巧。由于学生多写了,教师在批改时就增加了负担,这就要求大学语文老师要有一种责任感,做出奉献。”但大学语文教学仅靠课堂是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还必须在课堂外采取社会热点讨论、征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语言文字规范测试等活动,形成一个“大语文”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实践证明,这种环境和氛围对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很有效果的。 当前,社会对大学生语文能力下降的议论很多,对大学语文教学期望很高,

10、这其中也不乏片面的见解,给大学语文教师带来很大压力,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要使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各方面的素养有一个全面的、明显的提升,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把大学语文教学置于整个高校和社会的大环境中,革除教育弊端,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才能改变大学生语文水平下降的趋势,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

11、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

12、”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苏步青.理工科学生也要有文史知识.北京高等教育,2018. 2朱光潜.文学的趣味.北京高等教育,2018. (作者系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