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研究性教学支撑条件有效模式与教师角色.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752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额研究性教学支撑条件有效模式与教师角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班额研究性教学支撑条件有效模式与教师角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班额研究性教学支撑条件有效模式与教师角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额研究性教学支撑条件有效模式与教师角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额研究性教学支撑条件有效模式与教师角色.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班额研究性教学支撑条件有效模式与教师角色 收稿日期:2014-03-07 作者简介:刘新奇,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韶关 /512005)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粤北地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08SJY006)的研究成果之一。摘要: 大班额研究性教学的支撑条件主要是:培养全人的教学目标;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制度;强调能力考核的考试文化。探索和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模式,是落实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关键一环。研究性教学试验表明,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大班额的教学情境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

2、个环节:组建课题小组;创设问题情境;选择研究课题;组内合作研究;展示研究成果。大班额研究性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研究性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乃至欧亚诸国高校中悄然流行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在国外称为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简言之,“研究性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1。开展研究性教学,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

3、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和未来的创业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优势。”2虽然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研究性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品格,使其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鲜明。当前高校“大班额教学”现象较为普遍,面对大班额,如何实施研究性教学?当下有不少的认知偏颇与操作误区。本文结合韶关学院心理学公共课近三年来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对大班额研究性教学的支撑条件、有效模式与教师角色做一初步探讨。 一、大班额研究性教学的支撑条件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院校所有师范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4、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任。据调查了解,目前高校师范专业心理学教学大都为大班额教学。开展如心理学公共课这样的大班额研究性教学需要创设以下四个方面的支撑条件: (一)培养全人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对教学有“指挥棒”、“控制器”、“催化剂”和“标杆尺”的作用。为引导和推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必须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启动之前,明确、合理地定位该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研究性教学全面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和品格上的发展,即全面、均衡地实现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和品格价值,促进学生全人的发展。这是研究性教学的本体价值,亦是研究性教学的价值追求。课程实

5、施研究性教学的目标应该从研究性教学的“本体价值”出发去确立。如果只是从“知识本体论”出发去定位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目标,那么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就容易流于形式,就会造成研究性教学功能的衰减,难以实现研究性教学的价值追求。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本体价值,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于:保持和发展学生对课程学习与研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课程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的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内容 进入二十一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

6、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研究是创新的基础。一个人要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创新,他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大量、充分的研究;没有研究就不可能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然而,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是以按照科学知识形成发展的逻辑顺序呈现的,在本质上强调的是“维持性思维方式”和“服从性人格”,难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素质。因此,开展研究性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就不能囿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经验表明,有问题,才会有研究;有研究,才会有创新。要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大班额研究性教学就应该以“问题”为主线来建构教学内

7、容。在心理学公共课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做法,把心理学教材内容整合为六个专题:1.心理学是什么?2.你认识你自己吗?3.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学习?4.怎样维护和增进自己或学生的心理健康?5.怎样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6.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以上每个专题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分专题进行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和载体开展研究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新灵感,促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课程与教学•大班额研究性教学:支撑条件、有效模式与教师角色(三)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是发挥教学导向、实现教学目标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

8、手段。传统的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倚重课本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方面素质的考查;在评价方法上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在评价重心上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来评价研究性教学,不仅会对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阻力,也不能够客观地评价研究性教学的总体情况和学生的素质水平。为促进和保障大班额研究性教学的正常、有序、有效开展,防范和纠正研究性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必须建立与研究性教学目标相适配的教学评价制度。 大班额研究性教学是开放的、合作的教学。因此,大班额研究性

9、教学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校内职能部门等等,都是评价者。大班额研究性教学不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的过程。所以,大班额研究性教学的评价在评价重心上应该重视对过程的评价。也就是说,大班额研究性教学的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各个阶段或各个环节,如制订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等环节都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大班额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自主积极参与研究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过程,以获得科学研究和知识技能应用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认识。因此,大班额研究性教学的评价在评

10、价方式上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自我、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评价表和测试卷是课程教学评价中常用的评价工具。在实施大班额研究性教学评价时,使用的评价表和测试卷必须注重考查过程性。在实施心理学研究性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我们通过心理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的评价表、心理学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评价表、心理学研究性学习的小组活动记录表、心理学研究性学习的自主与合作情况评价表、心理学研究性学习的文献资料一览表、心理学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表等等一系列评价表,对心理学研究性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这些评价表的评价结果在过程性评价总分中,均占有一定的比重。过程性评价总分即为学生参与心理学研究性教学的

11、过程性成绩,占心理学课程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试卷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其分数作为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终结性成绩,占心理学课程总评成绩的50%。多年的心理学研究性教学试验表明,建立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制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学研究性教学的主动积极性,能够有力地促进和保障心理学研究性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 (四)强调能力考核的考试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考试基本上是重知识检测、轻能力考查的,在考试内容上以检查记忆性的内容为主,在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笔试。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情境下,如果继续实行传统的课程考试范式,必然会严重阻碍研究性教学的深入开展。经验表明,考试是一根神奇的指挥棒,对教学活动起

12、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促进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考试范式,积极倡导和建设与研究性教学的本旨相适配的考试文化。为此,研究性教学的考试命题要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在考试内容上注重对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之能力的检测。在考试形式上,根据考试本旨、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等等来选择考试形式,破除惟有闭卷笔试的单一考试形式。近三年来,韶关学院心理学公共课实行开卷考试。其试题大多是检测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是不能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的,能够适应和满足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契合研究性教学的本旨。笔者认为,非毕业、升学的考试以及人文社科类

13、的课程考试可以多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 二、大班额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模式 探索和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模式,是落实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关键一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个层面的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争妍斗艳,各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试验方兴未艾,各种崭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依据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的性质不同,目前流行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大致区分为问题讨论式、课题研究式和项目(活动)设计式等模式。而依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时空不同,研究性教学模式又可以区分为课堂问题探讨式、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式、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外自主探究式等模式。韶关学院教育学院近三年来的研究性教学试验表明,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大班额的教学情境下实

14、施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基本流程是:组建课题小组创设问题情境选择研究课题组内合作研究展示研究成果。 1.组建课题小组 课题研究小组由同班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24人为宜,教师不过多介入课题研究小组的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民主推选小组长,并自主聘请有学科研究专长的教师为指导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不只是教师向学生提出要研究问题,还包括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环节,不仅需要对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意义、过程以及课程考核要求等等进行宣传说明,还需要把课程实施

15、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提出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研究问题指引,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为创设问题情境,应该用二分之一以上的课时开设专题讲座,为课题小组选择研究课题和小组合作研讨提供具有“先行组织者”作用的背景知识。 3.选择研究课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实施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也是决定课题研究成败和成果大小的关键环节。”3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课题不仅决定了研究的方向、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成败。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选题知识和系统的科研训练,因而他们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往往存在着研究价值不高、研究目标模糊、研究范围太大、研究内容抽象或研究条件缺

16、乏等问题。初次开展研究性教学时,出现这些选题上的问题比较普遍,也很正常。在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选题阶段,为了使学生顺利选择研究课题,教师要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选题方式。 就目前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情况而言,学生选择研究课题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1)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对学生选题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这种选题方式使学生在选择研究问题上有很大的自由度,能够充分彰显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这种选题方式往往会导致一些学生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研究领域的范围,使教师难以深入、有效地指导。(2)先由教师提出研究问题指引,建立“问题超市”,再让学生或课题小组从中选择。这种选题方式的优点是

17、教师对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容易把握和指导学生的研究,但缺点是教师提出的研究问题往往是从成人认识问题的角度或课程学习的角度来提出的,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与兴趣。(3)首先由教师提出若干个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建立“主题公园”,然后由学生在限定的主题范围内选择和确定自己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这种方式由于教师对自己提出的研究主题已有一些了解,因而比较容易进入和指导学生的研究,但是,这种选题方式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选题上的常见问题。(4)师生一起共同讨论并确定研究课题。这种选题方式能够促使教师努力做好学生选择研究课题的指导工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使学生真实掌握教师所传授的选题知识

18、和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因此,这种选题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能够收到良好的选题效果。在大班额研究性教学中,采用这种选题方式比较合适。 4.组内合作研究 在选定研究课题之后,课题研究小组就要进入实质解决问题的合作研究过程。具体来说,课题研究小组要制定本小组的课题研究方案;认真规范地填写课题论证报告表和课题小组活动记录表;切实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如收集与分析文献资料、研讨和确定论文提纲、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初稿、对论文或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定稿、制作研究报告的PPT,等等。组内合作研究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组内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和组内成员合作的方式。 5.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展示,是大班额研究

19、性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通过研究成果的展示,能够与他人分享研究的成果,增强成功的体验,并且能够发现其他人的优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在研究成果的展示环节,一般是以课题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答辩和评价。随着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采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因此,在大班额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展示环节,可以采取演示研究报告的PPT这种方式。研究成果展示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研究成果展示的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存在问题与体会等;答辩由指导教师和有关人员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要求课题研究小组的陈述者或其成员根据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现场作答;答辩后由答

20、辩委员会对每个课题研究小组的展示与答辩情况进行评议、打分。 三、大班额研究性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实施研究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上发生深刻的变化,还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教师由课程的讲授者、管理者和仲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有些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得他们习惯于扮演课程的讲授者、管理者和仲裁者,而对研究性教学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很不适应,甚至没有履行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责任。据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大苦恼。 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是教师胜任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才能保证研究性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在研究性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转变角色,那么研究性教学就会走向形式主义,就会使学生的研究陷入盲目、无序、低效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