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781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学习。”本文以此为观点,结合当前中学数学课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提供主动学习的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

2、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于教师自身而言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

3、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二、于学生而言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

4、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三、具体实施 1.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

5、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变静态为动态,激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中总感到单调乏味。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呈现学习内容,便于激活学习动机,集中学

6、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信息准备。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帮助理解,启迪学生思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学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遇到稍难的数学问题就放弃,不能在课堂上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学习无目的等,就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动机特别是缺乏内部动机的缘故。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

7、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 4.积极进行情境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形成对数学的认识。而亲切的笑容,轻快的语调,富有幽默感的语言等都能为课堂带来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5.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多祝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