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813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逐步的把自己的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逐步的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强、勇于创新的性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改变原来就得教学理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也是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必须做到的。初中语文 教学 主体意识 培养F23 A 1006-026X(2018)09-0000-01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充分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这一课题,谈谈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一、教师要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新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具备自主意识。学生对学习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才会积极的自主参与学习,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大胆的写,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因而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新课标课题开展的前提和意义所在。二、教师要改变原有观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

3、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创立平等民主,和谐进步的课堂。只有这样,师生之间距离才能拉近,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身变化,头才会抬起来,

4、手才会举起来,话自然也就敢“多”多起来。一个民主、合作、愉快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将更主动、更爱动脑筋、更爱提问题、更敢于表现自己,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这样,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变成了师生互教互学,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公共体,师生得到共同发展。我们老师不应该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创立平等民主,和谐进步的课堂。只有这样,师生之间距离才能拉近,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身变化,头才会抬起来,手才会举起来,话自然也就敢“多”多起来。一个民主、合作、愉快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的学习将更主动、更爱动脑筋、更爱提问题、更敢于表现自己,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这样,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变成了师生互教互学,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公共体,师生得到共同发展。三、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要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教师在课堂中袖手旁观,相反为了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要高。教师要对教材认真发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充分利用语文人文学科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在学生阅读时,我绝不以自

6、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在文中共描绘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我在教授这一课的时候,先提出两个问题(1)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绘春天的?(2)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物?然后完全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重点精读,从而体会本文的重点学习内容。只要学生自由的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了,挖掘也就深入了,对文章的理解相应的也就更到位了。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当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他就有了兴趣,就能够学好

7、,并变得热爱学习。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文章结构清晰,说明方法多样,说明语言生动简洁。在教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抓住苏州园林美在哪里这一问题进行阅读,并且了解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圈点有关语句讨论、交流。当时对这个语段的教学,我自己认为也注重了“悟”的过程和语言智能的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语言积累等方面有了发展,但总是在感觉学生是在我设计的框框里学,被动地学,热情是在老师的启发、激励下的热情,感悟和体验都不深。后来再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来做一次苏州园林的小导游,要用最拿手的方法向大家介绍这个景点,看谁赢得的游客多。于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8、分组学习,收集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上台交流回报的时候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到讲台前用复述的方法,来介绍自己喜欢的画面。整个教学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象、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真正实现人与文本的对话。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

9、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

10、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其实,知识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1 覃波、覃润昌主编语文新视野,四川人民2 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人民教育“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

11、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 语文教学研究,延边教育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