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868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目前,许多教师在学生作业布置方面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调节学习的心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习可

2、起到定向、持续和强化的效应,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于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学完扇形统计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以自家的收入为总数,算一算家里的各部分支出所占的百分比,并用学过的统计图来表示。布置这样的练习,学生兴致很高,既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又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二、层次性原则,体现个别差异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作业设

3、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要关注特困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特困生吃得饱,让优生吃得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新课练习中,可分解成四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让学生依据倒数的意义去求整数、分数的倒数;第二层次,思考1和0的倒数。第三层次,求小数的倒数。第四个层次,是由学生自己报出数据,然后再请其他同学用口答来求出这个数的倒数。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课堂气氛也活跃。 案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一,在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马上请学生运用公式,口

4、算其他图形面积。 第二,运用得到的公式,帮助小兔解决开课时遇到的“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和一块正方形的土地,哪块土地的面积大”的数学问题。 第三,练习求书签的面积。给学生们每人发一张书签,让学生估算,再量实际的长和宽,强化公式的运用。 三、分类性原则,体现练习的有效性。 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循渐进的。所以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练习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地设计练习,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效应”。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

5、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课型不同,练习设计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新授课的练习设计重层次。 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它是为导入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指点思路上,促使知识顺利迁移。如以此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要使学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新授

6、后可设计这样几种题型: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认识);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巩固);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加深);思考题供学有余力者用(发展)。总之,设计每个层次的练习,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当。 2练习课的练习设计重技巧。 练习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巩固练习。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新知,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如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后可以补充以下练习:38=1.3515=0.497=25.53=7.236=?设计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的应用,重点突出被除数不够商1,同时在被除

7、数上添上小数点并用0补足。 (2)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是指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旧知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体现整体性,便于学生对照比较;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在一题之中,便于学生看到相关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后,安排一组组合图形。让学生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3复习课的练习设计重系统性。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促使知

8、识系统化、条理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服从总的复习构思,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1)突出巩固性。复习课的巩固性练习要抓住重点知识、主要的能力要求,使学生通过温故而举一反三。由于复习课的重点是知识的归纳整理,因而巩固练习设计要少而精。(2)突出归纳性。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加深巩固已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3)突出引申性。目的是通过对知识归纳整理后,适度地延伸、综合,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