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感恩教育的瓶颈及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892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感恩教育的瓶颈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感恩教育的瓶颈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感恩教育的瓶颈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感恩教育的瓶颈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感恩教育的瓶颈及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校感恩教育的瓶颈及对策 学校隆重举行“感恩与奋进”毕业典礼,全体六年级老师上台朗诵自创的诗歌,表达对学生的祝福和分别的留恋,老师们情到深处,眼眶湿润。而台下,孩子们对老师们给予了掌声,随后,自顾谈笑。活动结束,家长们顶着骄阳在门口等待,孩子们鱼贯而出,有的埋怨家长没带伞,车子停在远处,有的要跟同学一起玩,打发家长先回家,老师和家长都感叹现在的孩子没有感恩之心。 在质疑学生没有感恩之心之余,我们是否深入思考过师长是否负有责任?在对这些问题跟踪调查分析后,笔者认为学校感恩教育陷入瓶颈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感恩教育陷入瓶颈的主要原因 (一)浅层原因 1.认识片面,形式单一。对于“感恩”教育,很多老

2、师和家长理解为“孝敬长辈”,开展的活动不外乎节日感恩,一是送节日礼物;二是做一次亲情作业。这些小活动短期效果还不错,时间一长,双方都滋生乏味。 2.师长没有很好示范。“感恩”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浸润出来的,前提是让学生感动过,感激过。而家庭里,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没有关爱的行为,孩子不可能有真心关爱爸妈的行为。学校里,学生在阳光下做课间操,有的老师在后面阴凉处谈笑老师们怎能让孩子感恩呢? (二)深层原因 1.不了解生命感恩的节奏。媒体的感恩宣传片,常选择一些极端典型,例如小小年纪就撑起一个家,带着重病的母亲上学等,这些孩子是因为不幸的家庭催他早熟,是极少的苦命孩子。如果有选择,他

3、们宁愿做一个能享受到父母爱的普通孩子。儿童时代之所以美好,就是可以无忧无虑享受长辈的给予,“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是辛弃疾留给我们对儿童的注解。小学高年级,开始进入成长逆反期,他们开始突破老师、家长的束缚,心开始向往着远方,也许对师长有来自他们青春荡漾深处的轻蔑。假使孩子不轻蔑师长,我们的教育才是真的输了。等孩子长大成家,做了爸妈,会真正体会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顿悟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也许有份内疚和遗憾,就会更加珍惜父母等亲人,开始“反哺”,父母也乐意接受,感恩就如小溪水自然流淌。 2.没有打好“感恩”地基。有的家长认为自己辛苦工作,给孩子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爱,孩

4、子却没有领情,有不敬的言行,为此困惑甚至埋怨孩子变成“白眼狼”。其实,家长不了解感恩是一种大能量的行为,需要一个人内心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自信和爱。一个内心没有力量感的人不会给别人力量,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也不会信任他人,一个从小没有安全感,内心缺乏爱的人不可能付出爱。当我们觉察到孩子缺乏感恩心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信任和爱了吗?家长一直埋怨孩子无能,老师一直不给他肯定,这个孩子怎么对师长有感恩的情怀? 二、感恩教育的真正内涵 关于“感恩”,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的真正内涵是内心快乐的分享。感恩教育的核心是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长

5、的快乐,用这份快乐呈现出来回馈给师长。因此,感恩教育必须深入孩子内心,给他们的人生底色注入三股能量。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自信的人会懂得珍惜拥有,愿意把爱回馈他人。自信心培养公式是“多做多做到因多做的而得到肯定。”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个功课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完成的,也可以借用一些机会。例如,有位班主任在每位学生生日那天,送他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老师眼里这个同学的很多优点,后面留白:让他自己、父母和好朋友各写一条优点。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份礼物,一直珍藏着。多年后,孩子们都记得这份礼物,感谢老师给予的成长力量。 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校开展感恩亲情作业,

6、真正目的不是让学生用行动回馈家长,而是希望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负责。所以,感恩教育不能一阵风,而应融合在日常教育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例如,有所学校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目标,分年段列出学生每天在家庭必须做的事,低年级是“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中年级是“整理自己的小房间”,高年级是“洗自己的红领巾和内衣裤”,让家长进行评价,作为每学期“劳动之星”的重要依据,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行为普遍提升。 3.培养孩子的尊重心。尊重意味着心灵上的平等。当老师和家长懂得尊重孩子,能倾听孩子的心声,能信任孩子的探索,能宽容孩子的过错,能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孩子也会回馈对师长的尊重。

7、这份尊重不是盲从,不是刻意讨好,而是真心实意地感激。例如,一个高年级班主任在四月份家长会前让家长填写一张表:你孩子最大的兴趣爱好,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运动,最崇拜的偶像,最喜欢你说的三句话,最不喜欢你说的三句话,最喜欢和你在一起的三件事情。让孩子填写一张相同内容的表回家带给家长。很多家长感悟到自己对孩子的不了解,也反省自己,改变教育方式。在五月份,班主任让学生在校填写一张表: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最喜欢吃的水果、最喜欢做的事情、最想去的地方、对你最大的希望。很多孩子填不出,有点内疚情绪,班主任不评价,而是延长作业时间,让学生回家跟爸妈做一次沟通,填写正确的信息。同时,短信提示家长:不能抱怨孩子,

8、要珍惜这次交流机会。家长们反馈这次亲子沟通取得很好的效果,觉得孩子长大了,懂父母了。 三、创新感恩教育形式 感恩重在心的体验,效果评价标准就是触动内心与否。感恩教育要突破形式化,不断创新,达到“感恩无痕,教育最美妙”的效果。 1.将节日作业变成常态作业。感恩的情感来自互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很多感恩教育的资源,要善于发掘,把节日感恩作业变成常态作业。例如,有所学校提出一项“幸福三句话”作业,要求每个同学每天用三句话记录:今天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大的进步是什么,最想感谢的人是谁。这项作业,可谓一举多得,不仅让学生认识自己,增加了自信,还提升觉察能力,懂得分享和感谢,更重要的是播下积极上进,体验幸福

9、的种子。 2.把学生活动变成家长活动。感恩教育关键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改变单向让学生参与的感恩活动,让家长带头示范,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所学校组织家委会座谈交流,达成三条约定:在孩子面前,不埋怨自己的父母;爸妈能做的事,不推诿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领着孩子跟爷爷奶奶有亲情活动。并以家委会名义向全体家长倡议,很多家长都认同,积极参与。有个爸爸带着老婆和孩子回到乡下老家,陪着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去认识田里的庄稼,下地割草,下河抓鱼,孩子在作文中写这是最开心的一天,爸爸重温童年,感悟父母年老,要多回家看看。润物细无声,很多孩子在周记里回馈:爸爸妈妈孝敬爷爷奶奶,自己长大了也要孝敬爸爸妈妈。 3.

10、亲子创新体验活动。俗话说“百说不如一做”,感恩之心只有在互动中才会传递,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创设亲子互动的体验活动。例如,有个班主任在开学初给家长们布置一项“亲子体验活动”,有两点要求:第一,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制造快乐。第二,不批评、不指责,不埋怨对方。让家长与孩子分别在一张纸上写下十件自己认为一家人都会喜欢做的事情。然后,一同看清单,逐一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把一家人都认同的保留下来,不少于三件事情,并在一学期中化为行动。很多家庭找到了许多有意思的亲子活动,有的全家看电影,有的全家在野外过帐篷夜,有的全家去农庄采摘,有的全家学做蛋糕,有的全家拼装模型浓浓的快乐体验给孩子积蓄感恩的能量。很多家长开心地说孩子懂事了,懂得尊重父母了。 感恩教育是用老师和家长的心灵感染学生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更是沟通亲子、师生,密切多重关系的爱心教育,需要我们师长倾心付出,珍惜陪伴生命成长的每一天。 (吴伟红,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215200) 责任编辑:颜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