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及其教化方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12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及其教化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及其教化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及其教化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及其教化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及其教化方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及其教化方法 自尊和自卑的矛盾,效能期望与失败现实的矛盾,认知潜能与认知欲望的矛盾。尊重学生,保护自尊心,培养自信心,激发认知欲望,充分挖掘认知潜能。 不平衡性 尊重 强化 激发 G631A 1002-2139(2018)-15-0040-02 学业是指“学习的功课和作业”。学业不良学生根据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智商偏低而形成的;另一种是非智商因素而形成的。本文所谓学业不良学生专指后者,即不是由于智商因素引起的学习有困难,个性发展欠完善的学生。此类学生在认知能力、认知个性和认知过程等要素及诸要素的耦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他们往往有中等以上的智商水平

2、,但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常常游离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而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客观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并加以教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的矛盾性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学业发展的最佳时期。然而,由于其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他们的认知心理、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也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现实社会中纷繁无序的信息源的冲击,青春发育期引起的骚动,极可能会使他们面对众多的认知内容而无从选择恰当的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以至于常常徘徊于不安和矛盾之中,加上学业不良学生特殊的失败经历,更加剧其心理的不平衡性。因此,学业不良学生

3、具有心理上的矛盾性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 (一)自尊和自卑的矛盾 学业不良学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这是由于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时地甚至是长期的遭受失败和挫折而形成的。屡战屡败,而后妄自菲薄,自信心严重缺损。又常常认为同学和老师看不起自己,从而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低人一等,自卑意识很强。另一方面,他们又唯恐别人嘲讽,故尤其注重所谓的自我尊重,把自己土封闭起来,偏执而又意志薄弱,过分敏感而又多疑,极易受到暗示的影响,相当在乎自己是否惹人注意。这样,自卑和自尊的矛盾性,使之丧失了走出学业不良这一怪圈的能力和勇气。 (二)效能期望与失败现实的矛盾 效能期望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

4、施能力的推测、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这类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有失偏颇的自尊,影响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发展,他们虽对自己的学业有进步的要求,但由于对自身学业成绩往往作出不正确的归因,而且急于求成,致使他们对学业的效能期望过高而又不切实际,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眼高手低”,因此要使这一效能期望成为现实,困难重重,而他们又意志薄弱,缺乏应有的毅力,点滴欲望的诱惑,丝缕情绪的干扰,都能使这种失败的考核后的成功希望付之东流,学业不良者将一次次舔尝更为苦涩的失败。如此反复,原有的效能期望与失败的现实之间的鸿沟日渐增大,这一矛盾也日益激化。而在这激化的矛盾之中,由于学业不良学生畸形的自尊,使之在对失败习

5、以为常的同时,对自身的效能期望作出不恰当的调适,效能期望与失败现实的矛盾便不可化解。 (三)认知潜能与认知欲望的矛盾 这类学业不良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正常的智商,往往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只是由于认知习惯或其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当而导致认知结构的过多缺损和认知背景的过于窄化,堵塞了有关认知的信息传递通道,使学习信息无以主动建构并生成意义。因此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认知潜能,却没能成为学业良好的学生,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适当的认知欲望。他们往往只为测验、考试而学习,为讨家长的欢心而学习,并不对认知内容本身不感兴趣,并不打算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想光凭“小聪明”而获取成绩,有的甚至认为“学习无用”。他们瞧不起学

6、业良好的学生,认为他们是“死读书”。这样,他们的认知欲望无从激发,更不用说以实际行动来完善其自身的认知结构了。因此,认知潜能的无限和认知欲望偏低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又成为学业不良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 二、学业不良学生的教化策略 综上所述,非智商因素而形成的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最大特点是其矛盾性。那么,如何教化这类学业不良学生呢?在实践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

7、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一)尊重学生,保护自尊心,培养自信心 学业不良学生畸形的自尊表明他们既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也不懂得怎样尊重自己。只有尊重他们,才能教会学会自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需要是人们得以生存的缺失需要。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

8、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其次,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心,就不能成为一个道德上纯洁和精神上丰满的人。”“失去了自尊心,就不可能有任何精神财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

9、镜”观察他们的言行,随时加以肯定,鼓励,努力使“点”扩大成“面”。 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不在公开场合当众点名批语,更不动辄揭老底,新账旧账一并算,如果有错误缺点,也适宜于个别谈心,就事论事,避免将事态扩大化。学业不良学生渴求尊重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强化效能期望,努力避免失败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

10、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心理学告诉我们“效能期望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效能期望,并付诸实践。效能信息源对效能期望具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因此强化效能期望的最直接的方法是为学业不良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首先要帮助

11、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自我了认知特点,了解自我的认知结构,并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寻找适合其特点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其制订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成功的几率,提高学生的效能期望。 其次,要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包括学业不良学生)的诸方面素质充分自由的发展。素质教育提倡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素质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对于学业不良学生的评价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依据,侧重认知过程,还学生以公正,并及时评价,在充分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指出缺点,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效能期望,激励学生从学业不良向学业转化。 (三)

12、激发认知欲望,充分挖掘认知潜能 认知欲望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认知欲望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潜在的认知欲望化为认知实践。因此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充分发挥其认知潜能,是学生学业成绩优化的重要条件。 激发认知欲望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多年来,我在实践经常使用的有以下两种。首先是优化学习内容,使之科学化,并与学业不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匹配,以此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根据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明确其习得知识和技能的范畴、目标,并以此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成为环境刺激,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其认知欲望,激活主体的知识储备库,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学生实现新知识,新技能实现主动建构。 总之,只要认真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对症下药,努力教化,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