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15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一、创新教育背景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价值内涵 人们通常喜欢引用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一段著名论述来说明他所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法,这就是他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这段话里,孔子第一次提出了“启”和“发”二字,也是第一次由他把“启发”二字引用到教学中来。 孔子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十分注意贯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论语•为政篇有一段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即孟懿子)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做孝,孔子答以“无违”(不违

2、背礼节)。孟懿子没有再往下问,孔子也就不再往下讲了。因为孟懿子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更多的要求。这就是“不愤不启”。当孔子有意识地把他和孟懿子的谈话告诉樊迟,希望引起樊迟的求知欲时,樊果然主动提出问题“何谓也?”于是孔子便详细地告诉他“无违”的内容。认为只有当学生的见识达到一定程度,才可往纵深方向引导。否则,宁可闭口不言,也不强行灌输其暂时无法接受的知识。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尤为重要。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可以看作是“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性的方法论保障”。孔子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恢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怀疑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显然

3、,相比其它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有其独特之处。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在很多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只习惯于按课前写好的教案机械地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只准教师讲,不准学生说,没有得到教师的许可,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创见,提出的不同看法和质疑,都可能被判为谬误。在这种对学生创造力漠不关心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求新意识就会受到压抑而逐渐枯萎。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撼。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在这里就营造

4、了很好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非常放松,能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产生创造性的想法,从而在师生互动中培养了创造力。 2.恢复学生的主体意识。 创造活动的主体是人,是人按照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论语•公冶长中关于子路颜渊“各言尔志”的记载也同样可以论证孔子在教学中注意恢复学生的主体意识。孔子让子路和颜渊自由谈论自己的志向,不管他们的志向是否符合孔子心中的标准,他都不加评论。而是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恢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怀疑精神。 怀疑是求新的前提,有疑才

5、有思,有思才有创造。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正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学生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使学生揭示新东西的机会,如论语•雍也中记载到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仲弓对孔子关于桑伯子的评价产生了怀疑,而孔子不但不发怒,而且还给出了肯定的评价“雍之言然。”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论语•公冶长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张问到“令尹

6、子文多次做令尹,不见他有高兴的神色;多次被罢官,也不见他有怨恨的神色。每次卸任,一定将任上原有的政事全部都告诉新上任的令尹,由此看来子文这个人怎么样?”)子曰“忠矣。”(孔子说“可算是忠于职守了。”)曰“仁矣乎?”(子张又问“可算有仁德吧?”)曰“未知,焉得仁?”(孔子说“不知道,这样才算有仁德呢?”)对于“仁德”,孔子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不把一己之见强加于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在思考某一问题时不但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的个性。 三、结论与对策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7、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通过以上分

8、析,可以看出,在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大放异彩。既然启发式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有着密切关系,在启发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在目前提倡全面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在实际的高校教育中,应该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工具的探讨改进,不仅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要启发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创新,惟有贯彻这两个方面才能培养出21世纪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智能型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适应将来“能力社会”的要求。这都不容置疑地说明素质教育离不开启发式教学,21世纪完成祖国复兴的创新人才离不开启发式教学。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

9、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刘海英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