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及其现代意义.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15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宗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宗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宗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及其现代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及其现代意义.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宗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及其现代意义 承认宗教学的科学性,以辩证反映论的科学方法来建设宗教学理论,并对宗教学理论及其建设持辩证反映的态度,这就是宗教学理论的科学观。明确以科学性为根本性的宗教学理论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宗教学;科学性;现代意义 ?B222 A 1006-026X(2018)01-0000-01 一、宗教学的基本内涵 ?一般而言,一个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总是由该学科的概念决定的,那么这样理解的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究竟应该是些什么呢? ?首先,宗教学,顾名思义,是一门关于诸宗教或宗教现象的学问。宗教学的奠基人缪勒之所以用Science of Relig ion 这样一个词组来指称

2、宗教学,显然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在对宗教学概念的这样一种界定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诸宗教 ( religions) 这一术语。这就是说,宗教学关涉的是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诸多宗教,而不是像传统宗教研究,特别是护教学和传统神学研究那样,主要关涉的是某一单个宗教。 ?其次,宗教学是关于宗教普遍本质的学问。宗教学作为一门关于宗教或诸宗教的学问,自然如上所述,关涉到诸多个别的具体的宗教。但是,它在考察这些个别具体的宗教时,并不滞留于诸多宗教或宗教现象的,而是进而探求这些 ,思考其中那些可以说是构成宗教之为宗教的东西,亦即宗教的普遍本质。 ?再次,宗教学是一门关于宗教一般发展规律的学问

3、。宗教学不仅要探究宗教现象的,探究宗教的普遍本质,而且还要探究, 变动不已的宗教现象的变化动因和变化规则,探究宗教现象里变的、不变的东西,亦即宗教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般而言,宗教学是反对宗教启示说的,是把宗教理解为一个过程的这一观点原则上也适用于宗教学这一人文学科。 ?二、宗教学的科学性 ?宗教学是由一系列理论性原理逻辑地组成的,宗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所构成的理论也一定要有科学性。 ?第一,宗教学理论要在认识论和本体论水平上自始自终保持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根本的是科学性而不是研究者或个人的内心体验,或是只浮于现象层面的符合系统。 ?在宗教学理论建设的现实中,如果仅仅把宗教学理论看作宗教与宗教之间

4、“对话”的语言系统,仅仅看作是宗教与非宗教学之间“解释性”关系,仅仅看作是文化各主体之间的“理解”,仅仅只是看作非宗教信徒对宗教信徒的“同情”、“体验”的话,或者只是仅把它看作是一个从“存在”中看“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宗教研究方法,这些态度或看法要么忽略了科学性的根本性,要么不愿意承认科学性是根本性。由此,要么只是承认实证或经验,要么只是像康德那样只承认存在一个“物自体”,如果是这样,又何以谈因时代进步而进行思想创新呢?又怎么能实现“合一”的本体呢?很显然,这样的理论基础确立起的宗教学说是可能脱离宗教学研究的科学轨道的。因为,宗教与宗教之间也是可以对话的,并因对话而产生一系列具有文化意义的“话语

5、体系”或神圣理论,但这一话语体系或神圣理论未必就一定具有科学性;宗教信徒与信徒之间或信徒与非信徒之间也是可以产生同情的,尽管这一“同情”之相互关系所产生的思想交流体系是感天地泣鬼神的,但不一定有科学性。如果我们不坚持科学性这一根本性,那么我们有可能回到自然科学的领域中“驱逐了上帝”,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却自觉不自觉地以“神道设教”、“道德宗教”等作为宗教本质的文化决定论的老路。此外,我们曾经在宗教学理论建设的“描述性”和“规范性”问题上徘徊,使理论的与时俱进难以突破,不能不说与我们没有意识或是不愿承认科学性为根本性有关。还有,如果我们要深刻地从认识论与本体论的高度理解“宗教的未来,在理论上绝对不

6、是永恒” 这一时代命题的话,以科学性为根本性无疑是前提。 ?第二、宗教学及其理论的科学性是宗教学说区别于宗教(现象)的根本。 ?自标志着近代科学与宗教世界观彻底决裂的天体运行一书出版以来,科学与宗教走上了公开冲突的道路,例如太阳中心说出现之后宗教裁判所对科学家的迫害,以及理论上发生的日心说与地心说、进化论与神创论的冲突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复杂的,但是揭示这复杂现象的原因,还必须从认清宗教学说的科学性属性出发,正是基于此,科学与宗教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科学是一种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知识系统,宗教是以教义、教条为基础的信仰系统,两者的认识路线完全不同,因此,科学与宗教

7、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可以说是一种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开放的知识系统。宗教可以说是以教条(无知)为基础的封闭的信仰系统。”所谓“上帝”、“绝对观念”的世界是没有客观实在的内容的。但是,这又反过来说明了,作为存在于人、社会之中的观念精神对人、社会所发生的关系是事实,因而是可以研究的,这正是宗教学说及其理论存在的哲学基础,同时它也是宗教发生作用的根据,更是宗教内部各要素与社会各要素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的深层原因。而当我们能从哲学上如此来认清宗教与科学冲突的实质时,是基于哲学(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的前提的,所以说,科学性是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学及其理论的根本。 ?三、宗教学的现代意义 ?宗教

8、学尚属一门新兴学科。这对我们来说是学术机遇。一方面,宗教学者有必要开展“本专业的科普工作”,通过评介国内外的晚近学术成就,使大家认识到宗教研究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更需要联系实际,结合国情,攻克那些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难题。 ?(1)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应用性研究。宗教学是否有应用价值呢?如果说以前还有不少人对此抱轻视甚至否定态度的话,那么,经过反思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诸多大事,像巴以冲突,美国“911”事件,伊战及其后果,西方反华势力年年出手的“人权牌”、“西藏牌”等,再不重视宗教学的应用性研究便有失其学术使命了。宗教研究事关重大,关乎到国家安全,国内稳定,民族团结,等等。在这一方面,我们有

9、很多课题有待开展或推进,像宗教立法研究,尊重宗教信仰与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 ?(2)继承中国学术传统,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宗教学形成以来,有国际影响的理论学说大多是由西方思想家提出来的。这使不少国内学者以为,现有的宗教学理论是“西方的”。这是一种误解,有悖学术精神。学术乃天下公器。我们初建某个学科时,不能闭门造车,而应首先回眸先驱者的探索道路,历数该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以求发现新的起点,“接着思想大师说”,“接着关键问题说”。 ?所以说宗教学研究,应该是基于理解和沟通的良好愿望上的,不同宗教之间应该就其文化层面上,就其人类面对同一世界所感受到的人生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和交流

10、,加强合作,减少冲突,和谐相处,发展宗教文化,从而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 ?1 德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 .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 英 麦克斯 缪勒.宗教学导论M .陈观胜,李培荣,译.上海上海人民,1989. ?3 英 埃里克 夏普.比较宗教学史M .吕大吉,何光沪,徐大建,译.上海上海人民,1988. ?4 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1、4 章) M. ?5 王志刚.宗教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2018.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11、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6 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之种种M.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

12、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

13、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7 范丽珠等,当代世界宗教学,北京时事,2018.3.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8 李鹏程.文化哲学在新世纪的学术使命J.求是学刊,2018,(5) . ?9 霍桂桓.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学初探( 上)J.哲学研究,20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