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化:大学语文教学旨归.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38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化:大学语文教学旨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审美化:大学语文教学旨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审美化:大学语文教学旨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美化:大学语文教学旨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化:大学语文教学旨归.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审美化:大学语文教学旨归 摘 要:大学语文,有时冷落,或有重提,在高校教学中属于“鸡肋”状况,弃之,国民不与,热之,高校无力,大学语文教学一直处在的“爱”与“痛”的边缘。大学语文应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大学语文教学要朝着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准、提升其人文素养的方向而努力,亦即大学语文教学要审美化。大学语文教学审美化应为两端:一是思化语文,一是诗化语文。 大学语文,可谓身经磨砺,时开时停,或备受冷落,或热衷一时,一直处于一种边缘化的角色。大学语文,理应成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课程不是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大,而是必须得开,且要扎实地开,认真地教。大学语文教学要能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其人文

2、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200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要求各地、各高校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然,时至今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的大学教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重技能、重实用的功利化色彩,“工具化”、“速成化”倾向日益严重;现在,衡量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依据变成了一张张考试等级证书,各类证书也是用人单位聘用人才的基本条件,而“无用之用”的大学语文一再被忽视、被冷落甚至被抛弃,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由于诸多因素,大学语文的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尤其在当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迫在

3、眉睫,急需大学语文走出一条特色化道路来,大学语文教学要朝着审美化方向努力,力求夯实大学生的精神底蕴和力图构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大学语文教学应以审美为旨归,具思化品质和诗化致趣。大学语文教学切不可如作家叶开所指斥那样:小学是空洞的理想、中学是虚假的道德、大学是无趣的审美;要如刘士林所说,文学教育可以“补充生命的元气。”叶嘉莹先生在演讲时说:“学习古典诗词最大好处就是使你的灵不死。”此语妙哉。这也正是大学语文教学所应具备的特质,亦即审美化倾向。其审美化特质体现在下列两方面:一是“思化语文”;一是“诗化语文”。 一、思化语文 “思化语文”,从本质上讲,语文学习自身就是一种思维模式和一种思考行为。语

4、文,因为思考所以存在,这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义。人的任何行动都是思想观念支配的结果,毋容置疑,语文如果缺乏思维或缺少思考,那将不是语文,语文已不复存在。大学语文的思化品质在于思想、思维和思考三元素。 (一)大学语文的价值体现在要有思想元素。语文学习的核心价值就是是人格审美化。学习语文,也就是作家以艺术的形式将自己的人格或自己的理想化的人格展现出来使读者受到影响,亦即人格审美化的一种活动。读者就是在阅读艺术作品过程中,不断地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和影响。由此可见读者阅读艺术作品,就是进行审美的过程。而读者审美的过程又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这里,读者是审美的主体,他们可以忘乎所以地陶醉在整个审美之中,共叔

5、夜长啸,同太白大醉,偕渊明采菊,与子美登楼,去哭去笑,去喜去悲,去评判,去模仿,去想象,去创造。所以,读者审美是一个十分愉悦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生活,感受人生哲理的过程。一部青春之歌影响了好几代人,一个“保尔”使无数名青年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这些都是最好的明证;“少不看红楼,壮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少年读红楼梦容易淫邪,壮年读水浒容易打打杀杀,老年读三国为老奸巨滑,这也都是受人物形象的暗示。这也是一条阅读原理,让文本的思想开启学生的心灵,浸润学生的心田。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良好的语文素养可以极大的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语文的内部交流活动促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崇高,感情变得丰富,思想变得深刻,人格变得健全。

6、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思想教育主要通过“语文”这个中介来实现。人文思想的传承发扬,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学生又将在教学内容中获得具体而丰富的真善美的精神陶冶。 (二)大学语文的过程体验在要有思维品质。语文教学也应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大学语文教材就相当于艺术的文体(作品),教师就相当于评论化的文艺学家,学生就相当于读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进行审美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不断地对审美的客体文本语文教材进行着诠释、评论;对审美的主体适时地进行着点拔、指导、启发,使学生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得到各类知识的积累,也得到各种道理的启发与哲理的感悟,最终达到让学生的文化知识、心理、道德等各方面的素

7、质均得到充足而健康的发展。“文变然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刘勰),语文学习与时代发展联系紧密,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语文学习需要情感充沛、富于智慧、激发灵感的思维品质。语文美育不仅对学生形成健康高尚审美情趣有关,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美,如语言美、文字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等,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诗家圣处,不离文字,不在文字”(元好问), “不离文字”,是其工具性所在,语文要具备底气,“不在文字”,是其人文性所在,语文要具有思维。 (三)大学语文的行为体历在要有思考方式。一是“我思故我在”的思考方式。“我思故我在”,这

8、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价值的衡量。衡量大学的价值与要义,大学语文要引导学生去“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的价值、“学”会理解“生”活的意义、“学”会掌握“生”存的能力,真正意义上达到“四H”的成人标准:健美的体魄(health)、健康的心智(heart)、健全的头脑(head)和健全的能力(hand)。二是“以己推人”的思考方式。“以己推人”,这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判断的标准。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又是惊人的相似。人与人之间,我还是觉得没有那么多的不同,人从一生下来,便开始了一生的体验,生活是一种体验,对,我们承认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经历都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也会有,但纵观全局,也不外乎那么几种,有也只是大同小异而已。以己推人,或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身的锻造,自身的锤炼,自身的升华显得犹为重要,因为“以己推人”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定标准,并且这个标准便是自己,这多难呀,所以以己推人大概可以做到一个水平,一个程度就快要止步,于是,“以己推人”需要仁爱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己推人”需要感恩之心“我有德于别人,必忘之,别人有德于我,必记之”;“以己推人”需要宽容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