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40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 要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当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基础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少学生成绩不理想,除了基础知识有欠缺外,心理素质水平不高也是原因之一。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在心理素质教育上下一番工夫。 一、奋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外部环境 学生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优美、自然的校园,温情、和谐的人际关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孕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校园文化尽可能营造一种宁静的

2、学习气氛,每个班级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这些都会在无形中给学生以激励,引导、砥砺学生成才,使学生既具有沉稳的心态,又不失奋进的信心。作为老师,应当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爱心,无论成绩优劣,都一视同仁,为人师表,力争使自己的爱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样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帮助极大。对于班级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无论大小,都应及时地予以化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同学是爱自己的,从而激发出集体荣誉感,并延伸到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在这样一个奋进、和谐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逐步培养出一种勤奋好学、不骄不躁、宽以待人的心理素质。 二、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

3、自信心是一种内在机制,是原动力。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就会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就容易在人生的旅途中“搁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断自我完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信心最有效的方式,一是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二是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或“差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同学了解、家访等适当途径,告诉他们“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有信心是一定不能赢”的道理,帮助其克服困难,改进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不失时机予以鼓励,逐步树立他们

4、的自信心,鼓起他们说“我一定会赢”的勇气,使每一个同学都高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养成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就不能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稍遇挫折便心灰意冷,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与我们学校的抗挫折教育缺乏不无关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遭遇的困境,并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各种挫折,使他们在逆境中领会奋斗人生的真谛,从而培养其变挫折为动力的意识。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5、的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经常组织一些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活动,如登山、越野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磨炼意志、强健体魄,也可以使学生从拼搏、胜利、失败中自我体悟人生的内涵。二是把握多数学生崇拜偶像的心理,利用班会、阶段性总结等方式,结合一些典型的事例,向学生介绍名人的成才史,强调名人在遇到挫折时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其内心世界。三是抓住各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分而治之。有针对性的一句话、一段留言、一件事,就可以让一个学生懂得某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书育人工作中的中心内容,只有从环境、意识、行为等几个方面综合做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责任编辑 袁海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