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探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48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探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探析 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地理教材的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质疑探究教学模式”。 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变强迫思维为引导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知。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地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知识的探究过程。 传统地理教学方式面对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学习特点不相同的学生,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育的效果,而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深化初中地理课改,构建创新教育模式,立足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是非常必要的。我在地理课

2、堂教学中尝试“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与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凸现出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提供条件;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如聚落与自然环境一课,可让学生带着3个问题(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类型有哪些?3.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异有哪些?)看视频,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理 解本课的内容。再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将外 在的教材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认识和经验。教师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联系生产、生活密切;地理环

3、境中自然环境的美;人地关系相协调的内容及地理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图像系统等方面特点,如通过一段录像、一首诗词、一句成语、一幅景观图片、一幅地图、一幅漫画、一段地理小故事、一则新闻、一个小试验等展示出来。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组织教学内容,内在知识综合化。 二、引导发现、聚合思维 学生兴趣激发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选择、综合、感悟并提出问题。可能学生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如聚落与自然环境一课,可引导学生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4.为什么人们选择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较好的地区作为聚居地?5.为什

4、么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而高山和荒漠地区很少?6.为什么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7.聚落是如何发展的?8.我们该如何对聚落进行保护?不超越学生的认知状况,且紧扣课时目标来巧设悬念,使学生阅读教材真正成为“促其思、增其智”的有效途径。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教师要从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引导学生归纳、综合、筛选出共性的、关键的问题来探讨。此过程是学生多思善疑的过程,是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及联系实际应用的良好习惯的过程。如果此过程处理得当,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地调动,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地得到解决。 三、探究点拨,总结规律 在具体问题展现后,教师要采用符合

5、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究、交流,共享教学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学生自学、查找资料、思考、交流的时间。教师要注意避免为完成课时计划而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流于形式;避免少部分学生展示后就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使得许多学生失去思考、参与的机会;避免怕打乱课堂秩序,不敢让学生交流展示;避免作为旁观者,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探究、交流中去等。如聚落与自然环境一课,可组织学生对问题7(聚落是如何发展的)和8(我们该如何对聚落进行保护?)进行讨论或辩论,抓住学生在争论中的关键点,掌握学生思维的出发点,使学生在开放、民主、自

6、主、愉悦的气氛中驰骋思维、各抒己见、感悟新知、共同探究、交流共享。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新知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存在的知识、思维、心理等问题,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思考、探究、总结、反思,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途径和方法,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的目的。 四、总结强化,迁移创新 经过上述过程后,教师或学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迁移”(如区域地理中的区域之间的类同,人文地理中生产、生活中类似的情况等)。也就是说要变化形式、角度,一方面通过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

7、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理解;同时学生通过知识储备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聚落与自然环境一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引导1.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例如,我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捕猎。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热带、温带逐渐扩展至寒带,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2.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甚至十分恶劣,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仍然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再深入一步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通过教师的归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结语 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探究。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教学中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作者。在教学中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与交流,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形式,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导向等功能,以取得最佳课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