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59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内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室内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室内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室内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探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室内设计的实践性教学探讨 本文主要分析室内设计课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探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 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问题;对策 由于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产生实用价值,是当前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应关注的话题。 1.在室内设计课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现实意义 1.1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来说,单纯靠书本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该课程的精华所在。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一言堂”,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只有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

2、,将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实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例变得更加丰满。 另外,最重要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了解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及应用效果等。再加上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平常课堂中学不到的内容,真实感受设计概念。例如,设计的空度感、装修材料的质感等,只有通过实际对比才可真正掌握。因此,通过实践性教学,极大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程的距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1.2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现代化、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及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用人单位更青睐具有实践经

3、验的工作人员,并加快对高校教育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对于室内设计教学来说,应从宏观角度加强思考,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实现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可实现“理论研究、调研分析、实习训练、工程实践”等一系列的强化模式,提高学生实践经验,全面树立就业理念,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擅长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2.当前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滞后 一直以来,教师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缺乏全面而准确的课程认识,习惯以美术教学思维指导室内设计教学。一些教师普遍认为,室内设计学科的基础是美术,过于重视绘画基础练习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因此,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的制约,教师缺

4、乏对室内设计课程的全新认识,缺乏对专业技术的必要了解,教学理念的滞后,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单一,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2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室内设计课程中,教师多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开展循规蹈矩的教学,而很少开展相关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等。由于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室内设计的实际经验,造成课堂内容与设计实际严重脱节。再加上一些领导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关注,不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加入到企业、单位的设计施工业务中,因此学生只好在课堂听教师的简单讲解与演示,缺乏必要的实训联系,造成教学和实践的脱节,无法从根本培养学生能力。 2.3缺乏配套的软硬件设施 由于高校受到实践意识及资金不足等问题的限制,一般教学设施的更新

5、较缓慢,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应用设施比较昂贵,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再加上实习工厂的投入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提高实践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容易事。迫于无奈,一些教师只好放弃实践教学内容,而学生也习惯了课堂理论教学,课下查阅一些资料或者进行简单的现场考察等,实践动手能力日益下降,设计作业的实践考察也最终流于形式。 3.提高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3.1加快教学内容的创新 当前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开展室内设计的实践性教学,应注重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与实践、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尽量布置学生感兴趣的设计课题,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6、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新的住宅小区参观户型,并开展市场调研,在允许条件下了解业主需求,最终提出设计方案。教师针对设计方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督促他们不断修改,在学生设计教师指导学生修改的循环过程中,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就产生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摆脱传统的被动学习地位,而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设计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3.2以项目驱动法推进实训教学 一方面,在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基本功练习。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应加强色彩、素描、构成等专业训练,熟练掌握Photoshop、3D Max、Auto CAD等专

7、业技术软件;并具备电脑制图、手绘表现、模型制作的制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室内设计基础、风格与室内设计相关材料的掌握与运用。根据这些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系统性训练、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等,才能真正提高室内设计学生的职业素质,积极应对未来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在综合性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与装饰公司的合作,当接到某个项目的装饰信息后,通过与理论相结合,转化为室内设计的实践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与能力的不同对他们进行分组,例如,思维活跃的同学负责提出设计理念、绘图能力强的同学负责绘制效果图、擅长使用计算机的同学负责完成效果图、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完成模型的制作或作品装裱等工作;每组学生分工完成

8、平面设计方案,要求方案中附有材料清单、预算单等,提供规范的平面图、主体空间立面图,并有选择性地完成部分透视效果图、节点详图与装饰效果图等。 通过这种分工协作,模拟社会工作中的团队形式,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调动他们的动手实践积极性,由于每个学生的任务都是自己擅长的内容,因此极大提高了设计方案的质量,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团队精神。虽然由学生完成的项目方案仍存在一些构思或者基础性问题,但是在不断的项目实践中,学生真正体会本专业特点,为今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3.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与就业市场相适应人才的重要渠道。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首先,建立校内工作

9、室。例如家具和模型工作室,其中包括模型车间、木工房及一次成型电脑设备间等;材料工作室、计算机演示制作室以及各种与设计相关的实践工作室等,并确保设备充足;其次,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例如,积极与设计公司或者工作室签订合作意向,承接一些简单的设计项目,带领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转项目能力,并制定设计方案,以便学生可在实践中更好执行行业规范、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社会需要。 但是也要认识到,人才的培养并不能按照单一模式,每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及课程设置的不同,在教学中体现特有的思路,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基地,并始终将如何让毕业生尽快适应市场需求作为首要考虑问题,不断加快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的更新与发展

10、,提高教学质量。 3.4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核 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通过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总结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学生从实践到理论过程的再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概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并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是验证实践性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工作量远远大于理论课的试卷考试,且组织难度较大。因此,应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由过去的期末“一次性”考核,改为多次的“分层式”考核,充分认识学生的不断发展过程,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种考核方法,符合新教学大纲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提高学生

11、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实现室内设计专业的真正需求。 由上可见,实践教学作为室内设计课程的重要实现方式,实践教学开展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并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各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快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育基地,才能从根本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更好地进入社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 1刘学文.21世纪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2018. 2许超.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室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8(15).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

12、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李宏林.浅谈室内设计教学实践的重要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8). 4王兮.室内设计专业高职教育中结合实际项目的“工作室制”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2018(18). 5张阿霞.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研究与实践J.河南农业.2009(16).

13、 6郭文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实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7权生安.室内设计专业引用项目教学法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24).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

14、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8冯颀军.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场教学的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