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68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艺术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艺术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艺术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艺术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艺术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艺术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 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出艺术设计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注重体验性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市场培养实用型设计人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意识培养具有启发性效应。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潜能训练具有独特作用,受到艺术设计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基础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通过具体的训练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语言、造型能力、设计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它是学生完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2、等课程后连接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的重要纽带,是联系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桥梁。设计基础课程是整个设计教学系统中的基础部分,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很重要,这些课程为对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设计基础课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训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课题训练使学生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对设计规律进行探索研究。而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把设计专业的学生从感性的认知引导到理性的设计中,通过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掌握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规律,提高学生对设计的敏感观察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接下来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系统的基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目标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艺术设

3、计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它是灵感、创新思维、想象、感知和情感的综合反映,作为设计教育,在教学中既要按照普遍性学科的教育模式和规律,与其他学科又要区别,更注重创造性思维。二、当前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设计这一学科也迅速地成长壮大起来,但在国内,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或者照搬美术教育的体系与模式,或借用国外一些零散的教育体系与模式。这些体系和模式不适应于我国普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因此,我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和体系的构建,要面向设计教育的实际,走出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和体系;从社会需求出发,走向设计产业市场;立足传统文化根基,放眼西方设计艺术视野,建立一个有地域

4、特色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研究与发展的主线,推动设计教育的发展各类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或多或少地将绘画技能、电脑技术等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放松创新思维的训练,忽视知识的应用及实践动手的综合素质训练。三、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1.在“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的体验过程中,强调艺术审美素养的训练。审美的觉悟需要通过感官对环境和客体的体验、思维对视觉的想象,最终由手准确地在载体上表达出来。根据所授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突破传统设计基础教学的单一思路,强调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艺术与设计双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

5、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最终实现学生艺术视觉洞察力与艺术思维创造力以及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和谐进化。2.从目标式教学转型为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力、领悟力及艺术个性和创造力。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设计系实验教学丛书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中写道“重要的仍然是过渡过程中的思维训练,用脑画画,启发心智,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其意义甚过了局部作业的完整性。”而“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看重教学中的过程,对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启发视觉洞察力、开拓视觉思维想象力、体悟艺术表现语言这些阶段过程性课题实现的。四、注重体验性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

6、关注的新兴产业,配合市场的需求,各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在进一步改革。所以整个设计基础课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制订,都应从培养有创造力的专业设计人才出发,调整改变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说,作业的布置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作业体裁的复杂性、作业题材的资源性都具有开放性,即使在完成后,也让其感觉如同在捉迷藏中捕捉的对象,作业更具有延展,具有不断的探索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感悟,而非被动地接受。我们的设计教育在发展,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轻理论重技能,理性工业社会产物的教学体系,仍以不变应万变,愈来愈千篇一律,这不能和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适应的。专业与基础脱节已经不能适应飞

7、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高等学校的设计教育培养目标是设计师,应该具有灵活的头脑,创造性的思维,而非把别人的思想视觉化、想象化,进行重复性劳动的技工。最终,这些专门知识和方法会对他们在今后面临的实际问题中进行考察研究、寻求可行的方案大有利益。因此,对设计学科的教育必须深入了解设计专业的社会性和应用性。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既要采取感性主义的创新性启发教育,又要兼顾理性科学主义实践发展教育精神,两种力量相互交替共用。只有这样,艺术设计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高层次精神的资源开发和以精神消费需求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市场对精英人才的需求。1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8.“教书先

8、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

9、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冯锦.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整合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8(1).3(英)弗兰克.惠特福德.林鹤译.包豪斯大师和学生.北京北京现代与艺术杂志社出版,2018.4周至禹.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湖南美术,2000.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

10、,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