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冲突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77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冲突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冲突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冲突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冲突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冲突的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冲突的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文化的碰撞甚至冲突,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要学会包容和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要具有开放的心态来看到文化冲突这一不可逃避的问题。文化的使命是融合,如何更好地理解、包容和学习利用其他文化,使其成为我们发展进步的动力而非阻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 ?G 64 A 1006-02X(2018)07-0000-02 ?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所面对的对象大都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

2、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中外跨国际文化交流问题。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由于多元文化所带来的差异所带来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是在融合和冲突中不断的发展交流着,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对语言教学的过程,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其中对于文化冲突我们必须加以考虑和重视,要切实的认识到文化冲突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避免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给教学带来的不利。 ?一、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冲突 ?笼统的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伦理到底、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教育科学、宗教信仰等,是一种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

3、,而当两种或多种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的的竞争和对抗就是文化上的冲突所谓的文化冲突。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背景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 ?传统中国文化是基与自然经济,比较重视集体观念,突出集体,强调个人依赖社会讲求和合,比较仁性和感性,是内向型的,思维方式注重综合和直觉,偏向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重经验,以感觉直接和表象为依据分析,而西方文化是基与商品经济,重视个人,强调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的自由和愿望的满足,倾向扩张,比较知性和理性,是外向型的,注重分析和理性,偏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这些深入层次的文化背景差异造成了在中外交际上风格的迥异。 ?中西方文化上上的思维习

4、惯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的不同带来的种种文化上冲突,在各个层面的交际中有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比如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

5、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教学过程中对

6、待文化冲突的方法 ?(一)正确处理文化误读。 ?所谓文化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韩生在这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欧美生却要大费周折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教师同样误读西方文化,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误解与隔阂,这将严重影响到教和学两方面,因此,汉语教师持有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之上的宽容、正确的文化观是必要也是重要的。说到教师的文化误读还有这样一点,就是可能会混淆文化与文化产品,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涉及到中国传统饮食、节日、建筑、服装、礼俗、纪年方法等等文化因素,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中国文化!”其实它们只是文化产

7、品,而文化则是创造产品并寓于其中的一种人文精神,比如“和谐”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等等,才是所谓“文化”。 ?相对主义文化态度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对用某一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念去评价另外一种文化体系,承认并尊重一切文化。这种宽容的文化观对汉语教师是值得借鉴也是比较实用的。需要注意的是,尊重不等于毫无约束;对欧美生的关注也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一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并尊重学生张扬个性,同时,由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有着共同的生命形式、体验形式以及道德评价尺度,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公正的评判和约束机制,使得两种文化在交融的过程中互相发现、互相汲取、和平共

8、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种真正的平等、民主而有序的课堂气氛,这也才是真正适合成年人、适合高等教育特点的有效方法。 ?(二)教师加深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研究与运用。 ?外界都以为教外国人学汉语是个中国人都会,但是投身其中方知个中滋味。年轻的行业,重视不够,问题多多。目前我们就有一个迫切而又困惑的问题语言学习本身是很枯燥的事,而且年龄偏小的学生越来越多,个别学生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有的干脆明说是父母要他来学习的。很多外国学生特别强调自己不会像中国人习惯吃苦,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特别是外国学生,现在教学法理论强调要减少他们的焦虑,强调愉快,强调情感问题,可是家长父母又求成心切

9、,都希望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学有所成。这些问题都提出来,我们怎么才能当好第二语言的教师?要真正掌握好的教学效果,跟学生有很好的关系,完成你的教学任务,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艺术问题,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自身有待提高的太多太多。 ?(三)语用环境的营造 ?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肯定是期望能利用语言环境学到地道的汉语,不少侨胞更期望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不能把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责任完全留给他们自己,毕竟他们参与到社会的时间太少,我们有义务来引导他们利用周围的大环境,更要为他们营造一个更适合他们的汉语环境,尤其是语用环境,帮助学生学习到汉语中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的东西的语境,在这样

10、的环境学生学到可以正确表达心声而又不会让中国人误会,也就是能拿到社会中去交际使用的东西。单纯教授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能用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四)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在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面面观一书中,著名的语言学家及教学专家威多森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外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要达到像使用本族语那样熟练自如的程度,有许多文化差异要理解、沟通。当然,外语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沟通文化差异,而是培养学习者根据语言环境,理解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是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文化作为各个民族不同信仰及习俗多年积淀和沉积的产物,它有共性又有个性,生活在不同

11、文化背景的人亦然。从文化冲突的原因入手,除了要客观地对待媒体等社会因素,更重要地应设法从教育角度给人以人格和心理上的引导。而外语教学作为了解外来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文化理解,文化比较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视为外语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者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特征及对语言的影响,尽量避免发生交际上的严重失误。 ?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

12、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 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8卷第6期,121-123 ?2 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18年第22卷第4期,279-282 ?3 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年第6期,153-154 ?4 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绥化师专学报,2018年第1期,90-92 ?5 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

13、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05-107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6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2018.1092-127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