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83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 摘 要: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起步阶段。经过小学6年的学习积累,刚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因而,数学解题错误频频出现。本文就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错误进行了分析和原因探究,以期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数学学习。 泰戈尔曾说,“错误是真理的邻居。”殊不知错误就是走向真理的一条捷径。因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所以,对于解题过程中出现的数学错误,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重视错误,分析错误,利用错误来引导我们走向真理。本文首先分析了在七年级的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几类错误现象: 一、不规范习

2、惯导致的错误 由于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总是出现粗心大意、书写错误、自以为是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些都导致了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了一些可以避免数学错误。 二、知识点混淆导致的错误 数学知识总是相联系的,具有严谨的推理性。一些学生总是在公式的套用过程中不注重题目和条件,出现了乱用,混淆知识点的现象,因而错误也是频频出现。 三、学习能力不同导致的错误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的数学学习时会发现数学学习难度相比小学学习明显有所增加,因而受智力原因等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层次,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因而也有了一定的差异,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 通过分析解

3、题过程中常见的几类数学错误,我们认为造成这些错误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思维惯式的影响。七年级的数学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学的数学学习是直观、具体、形象的学习,小学数学讲究的是直感思维,然而初中阶段的学习逐步地进入了抽象思维学习,因而知识一旦具有了概括性、抽象性,学生们就很难接受知识的明显转换。例如,在刚开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时候,对于x2-2y=1,如果y=4 ,那么学生会立马答到x=3。在这个解题过程中,学生们忽略了x的是负数的可能性,没有将-3考虑进去,所以是错误的。另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学生们很难找到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原因之一就是受直感思维影响

4、缺乏对于空间图形的结果想象。第二个原因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庞杂,学生一时很难整体把握。小学数学学习主要集中于数与数之间的简单代数运算,而七年级的数学明显增加了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这些是从代数数学过渡到了有理数运算的一个新数学体系,负数、字母的出现,使七年级数学显得更加的妙趣横生。对于一个新的数学系统,学生们一时很难掌握,于是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在负数学习的过程中,3-5=-2,第一个“”是减去,第二个“”表示负数,这样的话,同学们遇到了“”很难分清楚负数与减的区别,从而在负数练习过程中频频出错。总之,出现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此上两个原因之外,智力因素以及个人

5、思维的差异都是造成解题错误的原因。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仔细地分析出现解题错误的原因才是避免错误的一个有效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来看,学生出现的解题错误有着可避免的可能性。因而,教师应当在今后针对性的教学练习中培养学生从解题错误的分析结果中形成问题意识,逐渐地减少形成错误的可能性。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改变教学方式,以此来有效地避免错误的生产,直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错误生产的方式主要有四点: 一、重视错误,避免机械式训练 每个人都会出现错误。教师以往对于学生习题中的错误总是保持着贬斥的态度,这一做法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改变对于错误的认识,重视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寻根究源

6、地解决产生错误的可能。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增加对于学生的错误的评判环节,对于学生集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复强调,同时要配合专项练习,通过重复的练习来强化知识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易错点,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错误产生有着敏感的警惕意识。但是,重要的一点即是,重复练习并不等于机械练习,只有授之以渔,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错误的产生。 二、有重点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避免错误产生 最好的杜绝错误产生的方法就是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渗透着概念的掌握和学习。概念的掌握过程仅凭简单的语言学习和自身的思考是很难达到充分理解的程度的,一个概念的全面掌握要建立在概念的全面认识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

7、对于某个概念会出现以及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强调,通过对各种错误产生的形式以及可能性进行全面的认识后,才能牢靠的掌握知识,避免错误的产生。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推测与判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往往比较薄弱,出现错误后只要遇到类似的题目都会不停地出错。这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主地找错误,分析错误,勇敢地探索错误,从而增强自身的自我完善能力,这些都是自我效能感提高的一种表现。另外,教师还应当采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不是批评。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再学习的兴趣,不仅减少了错误的出现,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每一份试卷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有科学家就进行过分析,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总是有一半以上是因为粗心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的。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检验习惯。 总而言之,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杜绝错误也要经历长期的锻炼时期,在教师得当的努力下,学生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属于自身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减少错误,提高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