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生态高效课堂模式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989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生态高效课堂模式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生态高效课堂模式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生态高效课堂模式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生态高效课堂模式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生态高效课堂模式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生态高效课堂模式探索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案导学”推崇的就是“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创新。“先学后教、教其不会、自主探究、精炼高效”。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08.028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校开展了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生态高效课堂改革,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变讲堂为学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

2、者、指导者、合作者。“学案导学”推崇的就是“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的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突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创新。 一、“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 (一)导学案内容环节设计 1.要有课题、主备人、审核人、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导学案实施主备人负责制,审核人为同年级备课组教师,相互审核,最后由学科组定稿,全学期按十六周备课,每章补充章检测试卷和必要的知识点补充。 2.学习目标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完成任务。 3.学习重点、难点,要简洁直观,可操作性强,一目了然。 4.学习过程 (1)课前尝试。重在温故,预习本节新内容,难度要低,可以是概念、定理、定义,也可以是预习

3、后的尝试性练习,题型可多样,避免内容过多,过难。 (2)课堂探究。结合学习内容重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探究的一定是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上的探究,重在内容上、方法上、思想上进行探究、交流和总结;探究的内容、数量不宜多,不宜大,两三题足以。 (3)巩固练习。重在当堂反馈本节的学习情况,突出重点,注重基础,难度适中。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要紧扣学习目标,精选适量习题供学生练习,练习中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训练,以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程度。 5.作业设计。重在巩固本节的知识点,设计要有层次性,少而精,典型题,尽可能是课本之外的甚至可以是中考的相关题目。 6.自我小结。写出

4、自己对本节学习的收获与困惑。 导学案是学生上课学习的依据,教师在编排设计时务求内容充实、练习有针对性、作业有层次性,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 (二)教师应用“导学案” 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可灵活处理内容、顺序、方法,但有个前提,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先学后教、教其不会、自主探究、精炼高效。” “课前尝试”环节学生须在课前完成(上课前或上课开始五至十分钟内),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从中反馈信息,哪些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不好,这就是明了学情,为“教其不会”做准备。该环节教师可通过提问、学生板演、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反馈。 “课堂探究”环节学生必须是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

5、习,不会时可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此环节突出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解决,同时教师注重巡回检查,听、看、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需要集体?v解存在的共性问题。 “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要自主独立完成,教师回复答案。 以上几个环节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必要时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学生纠错,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依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导学案,不一定全讲解,也不一定按原有顺序进行。 二、正确评价高效的“导学案”课 (一)“导学案”课对教师的评价关注 1.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到位。引导、启发、讲解是不是必要的避免无问而问,无讲而讲;教师要做到精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既避免“满堂灌”,又要避免“一言不

6、发”。 2.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课件的使用是否得当。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到位。 4.教师主导掌握的时间是否合适。一般不超过20分钟。 (二)“导学案”课对学生的评价关注 1.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有效、合作是否需要、学习是否高效、是否积极参与。 2.是否是“先学后教”,是否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消极。 3.对学生学习最终评价。本节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足。 一堂课看似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却没有任何学习收获;一堂课死气沉沉,学习氛围压抑、沉重,学生也掌握了部分知识,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生态课堂。 三、结语 新课改改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改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无论怎样改,一节课的最终落脚点仍在于本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会不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和自主探究能力,离开教师的帮助也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