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凉山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008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凉山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凉山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凉山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凉山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凉山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凉山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 【摘 要】凉山州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育与经济发展不适应;失学现象严重;师资队伍不稳定及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凉山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的对策。 凉山;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问题;原因;出路 一、凉山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极不适应 在凉山的贫困地区,它们又大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要转化为经济效益,就需要教育为其提供实用型的人才。然而,凉山州贫困地区其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相对困难,当地的应试教育模式依旧,仍然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二)失学现象严重 在凉山的贫困地区,儿童辍学率较高。虽然我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但是在凉山的贫困地区,很多家庭经济贫困,不能或不愿意承担子女学习中的开支。还有的家庭为了让子女尽快参加劳动而让子女放弃求学的机会。在凉山的贫困地区,又基本上是彝族聚居的区域,这里重男轻女的观念相当严重,女童的失学现象更为明显。 (三)师资队伍不稳定 凉山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主要表现在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及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在凉山的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地区,很多学校的教师人数相当有限,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生师比。另外,凉山的贫困地区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由于这类地区条件艰苦,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到该类地

3、区任教,留不住优秀的教师。因此,该类地区的很多教师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再次,教师的年龄结构或职称结构不合理。在该类贫困地区,由于条件艰苦,年轻教师都不愿在此任教,因此,学校的年轻教师偏少,出现明显的年龄断层现象。 二、凉山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落后的原因 (一)观念存在偏差 在凉山的贫困地区,学校及家长、学生对教育的观念存在一定偏差。当地的学校仍然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模式依旧,学校不能充分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同时,当地的学生及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地一部分家长不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愿意子女接受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虽

4、然愿意让子女接受教育,但他们也仍然是追求应试教育,不愿意子女接受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在学校及学生家长的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当地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极度不适应。 (二)当地民众不重视教育 在凉山的贫困地区,贫困与愚昧交织在一起。当地很多民众自身受教育程度很低,他们不能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这些贫困地区,有的地区的民众愿意花较多的钱在毕摩仪式上,也不愿意在教育上投入一点的经济资源。很多家长认为子女从事毕摩活动比接受基础教育更有意义。例如,凉山的毕摩大县,美姑县,该县每年花在毕摩活动中的钱远高于其全县的财政收入。因此,在这些地区,更多适龄儿童在家长的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没有接受基

5、础教育或是没能修完基础教育就成了毕摩学徒。这造成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入学率偏低,辍学率也相当高。 (三)条件艰苦 凉山的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这些地区艰苦的工作条件造成很多教师对此望而却步,不愿到这类地区工作。甚至一些本地工作的教师,也不愿留在此地工作。艰苦的工作条件既不能吸引人才也不能留住人才,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此类地区的教学质量。 三、凉山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出路 (一)转变观念 凉山贫困地区教育要发展需要当地学校及家长转变观念。首先,要让学校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因此,学校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当地社

6、会应开办各层次各类型的教育,要充分分析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其次,家长要转变观念。通过政府及相关宣传,让家长了解教育在个人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家长把子女接受教育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提高教师待遇 教师是开展正常教学的保证,要保证凉山贫困地区的教师。一方面,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达地区优秀人才到贫困地区工作或交流,帮助民族地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面,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保证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再一方面,国家制定相应政策,保证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帮助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加大经费投入 经费是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一是,国家应针对民族

7、贫困地区的实际,制定经费倾斜的政策,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民族贫困地区政府要积极拓宽经济来源,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渠道畅通及经济落实到位。三是,扩大宣传,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

8、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

9、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郑文.关于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8(3). 2陈立鹏.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族教育,2018(3).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