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安全教育“回避”现状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42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幼儿安全教育“回避”现状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幼儿安全教育“回避”现状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幼儿安全教育“回避”现状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幼儿安全教育“回避”现状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幼儿安全教育“回避”现状的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幼儿安全教育“回避”现状的思考 【中国分类号】G610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幼儿 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为此确保安全是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然而反观现状,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几乎“武装到牙齿”的保护措施,却似乎永远无法给予孩子一个安全的世界。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对孩子的呵护是否出了问题?孩子的安全教育到底如何了?” 一、审视现状 1、家长的过度保护 自1979年我国出台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们,面对祖辈、父辈时刻关注,深怕其摔倒、磕到、碰到那种近乎

2、溺爱,非理性制约,过度保护的现状中,孩子们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自由的机会,对于自己垂涎的活动,只要稍有那么一丁点危险因素,家长们都会严防死守,令他们是爱得多动得少。 2、教师的过分担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种能力逐渐增强,他们生长发育迅速但远未完善、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活动欲望强但自我保护意识弱、心灵稚嫩纯洁但特别容易遭到伤害,加之家长在孩子安全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教师们如履薄冰。由于过于考虑孩子的安全,厌其烦恐其伤,开展各项活动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回避”某些安全问题,只求稳、简、趣。这些从以下几个案例中可窥一斑: 案例一:不玩“骑竹马” 民间游戏富有浓郁的生活趣味,一向为孩子

3、们所喜爱。近年来很多幼儿园意识到了民间游戏的特殊价值,纷纷返璞归真将民间游戏积极引入。“骑竹马”是孩子们极其喜欢的一种民间游戏,即幼儿拿一根竹竿“骑”在两胯之间,一手握住竿头,竿尾则曳于地,在户外如骑马般自由奔走。可是这种有趣、自由、自然的民间游戏在引入的过程中却遭到强烈反对。教师们纷纷表示“骑竹马”游戏不安全,不仅因为孩子四处奔跑不便于照看,而且若因为动作发展不协调摔伤了还难以向家长交代 案例二:石头放在班上很“可怕” 对于孩子们而言石头是非常熟悉、常见的;对于教师而言石头又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得且用途广泛的活动资源。把它放在美工区可以开展涂色、添画、滚画等活动;放在益智区可以学习点数、分类、分

4、解组成等活动;放在建构区可以作为替代物让幼儿创造性地进行玩耍,可是就是这么好玩的自然资源,教师们却丢掷如履。在“挖掘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活动”的一次研讨中,一位教师提出上杭是山区,石头众多,建议把石头引进班级开展多项活动,话音刚落多位教师就纷纷摇头,有的说太危险,一不小心会把孩子砸伤;有的说看管不到还是不要投放言语之中透出关切和担忧,听着大家的话语,该教师也放弃了尝试。 案例三:请把“仙人掌”带回家 新学期开始、季节更替的时候班级教师一般都会请家长和孩子们参与到自然角的创建中来。家长与孩子都积极响应,纷纷带来了许多种植、观赏类的动植物,有吊兰、虎皮兰、文竹、仙人球、小乌龟可是有刺的仙人球、仙人

5、掌却不受教师的喜欢,因为对教师而言摆在自然角的仙人掌就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孩子把孩子刺伤,捧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这些有刺的植物往往都落得被遣送回家的下场。 3、教育主管部门的重重顾虑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安全工作也犹如悬在头上的利剑使教育主管部门战战兢兢、顾虑重重。为此许多外出活动,如:春游、秋游、散游、参观、清明扫墓统统都不给于报批。其实让孩子们多参加实践活动,多接触大自然有好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那么多孩子一起出行,稍有闪失就会“百害无一利”。为此每到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季节,面对孩子叽叽喳喳的追问,看着孩子满怀希望的眼神,教师们都无言以对。 以

6、上种种现状不难看出现在的安全教育已经步入爱护过渡弃体验、舍弃资源为安全、取消活动保安全、限制范围求安全的“回避型”安全教育误区。这是一种消极的教育形式,即尽可能让幼儿避开有危险的因素,将孩子安放在人为营造的“保温箱“里安全成长。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看是安全了,但本质是暂时的,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它并未给孩子的发展预留空间,由于幼儿缺少必要的锻炼、缺乏必要体验的平台,当身处不安全境地时,往往会手足无措,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是家长、学前教育工作者都要直面的重要问题。 二、适时改变 1、转变观念,爱护得当,茁壮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毫无疑问的,但如何爱才是真正的爱呢

7、?如果一味地采取被动而消极的“回避型”安全教育,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面对各种意料不到的情况,只会让大人感到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21世纪,孩子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未来竞争,从小具备自信心、健全的思维模式,具备解决问题、管理自己、管理事务的能力,才能为今后的成长、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积累,才能更从容地面对未来。为了孩子家长们要切实转变“少活动,少出事”、“全方位保护”等有偏差的教育观念,只要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后退一步,为孩子多创造挺身而出、探索外界信息的机会。如:在开展交通安全系列活动中,家长可带孩子到马路旁观察红绿灯,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收集有关交通安全的资料(马路上的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的

8、图片、图书),共同绘制家园线路图等等;如:带孩子玩踩高跷时,不要因为一次不平衡而禁止孩子玩耍或长时间搀扶,而应短时搀扶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积累运动经验,另外还要及时与孩子交流,问问孩子在踩高跷的时候为什么会不平衡,怎样做才走得稳?通过交流,使孩子思想上重视,知道自己不正确的运动方法存在危险,从而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能运用正确方法踩高跷。 此外,面对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如:小朋友争执后轻微的抓伤、参加体育锻炼摔倒后细微的擦伤、自由奔跑中相互的撞伤等等小小安全问题不要总是一味地责怪教师,甚至对教师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对各种安全教育活动抱有戒备的心态。而应冷静地了解事故的原因,从大局出发,在教师积

9、极的沟通面前配合幼儿园妥善处理事故,在互相谅解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支持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2、把握尺度,创设环境,满足需要 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冒险”源于他们的发展需要。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为此面对“回避”现状,教师应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与家长积极互通的同时要改变过去因“保护过度”而创设的单一环境,正确把握自由探索与遵守规范的尺度,依循幼儿期特有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富有挑战性“危险”的环境,在规范行为、事故多方场地及设施前采取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放开手脚大胆组织各种活动,满足孩子探索需要,让幼儿在玩乐中自己体会什么是安

10、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 以幼儿园利用现有环境中地下室斜坡隐性价值针对大班幼儿开展自由冲跑活动为例:该斜坡较为陡峭,进行冲跑对孩子而言是一件充满刺激而极具挑战性的活动,为减少冲跑摔倒后的损伤程度,我们在斜坡周围进行清场并从斜坡底部一直延伸致尽头垫上大面积的塑胶垫,做好活动前的安全防护工作。开始玩耍前教师集中讲清规则,针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把要求提在前面,如:在奔跑过程中不能突然停下,下冲跑时可适当控制速度形成先倾听再活动,先理解游戏常规再探索,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明白要安全游戏后再开展活动。结束后,再与孩子一起总结安全经验,帮助孩子吸收安全活动的方法并引导孩子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来保护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