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高考数学引入计算器的可行性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47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江苏高考数学引入计算器的可行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江苏高考数学引入计算器的可行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江苏高考数学引入计算器的可行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江苏高考数学引入计算器的可行性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江苏高考数学引入计算器的可行性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江苏高考数学引入计算器的可行性分析 江苏的教育在全国一直领跑,然而江苏高考与上海市高考却有一个明显的差异:“禁止考生将计算器带入考场”。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与国际相比,这无疑成为笑柄。近年江苏加快了标准化考场建设,在2012年高考中,实现考点手机信号全屏蔽,考场全监控,考生的一举一动全在监控之中。国家教育部2012年5月14日发布了新18号令,修订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加强了对考试的管理,彰显从严治考。至此背景下,笔者不禁要问:计算器能引入江苏高考数学科考试吗? 一、 早已奠定的基础 普通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

2、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由此可见,标准极力倡导对计算器的使用,这为在高考数学科考试中引入计算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苏教版高中教材设置了大量体现计算器使用的试题。如必修1中就有11处明确要求使用计算器进行求解,其中教材第97页专门提供了计算器使用范例。其他几本教材也明确提到了计算器的使用。由此可见计算器在教学中的使用已是普遍现象,这为在高考数学科考试中引入计算器奠定了基础。 2012江苏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关于运算求解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表述中指出,“能够根据要求对数

3、据进行估计或近似计算;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考试说明的要求,早为计算器在考试中的使用埋下伏笔,这为在高考数学科考试中引入计算器提供了可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早引入了计算器与计算机的教学,高中又进行了省级计算机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对计算器与计算机的使用已具备较高的水平。上海市高考早在2000年就引入计算器使用,并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为江苏在高考数学科考试中引入计算器提供了技术指导。 从以上几点来看,计算器进入高考各项基础工作已经准备就绪,计算器进入高考已是大势所趋。 二、 可以消除的疑虑 计算器之所以禁止带入考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计算器

4、有存储功能,学生易于利用计算器作弊,不好监控。还有的计算器有手机功能,学生可以进行远程作弊。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2012年上海市对高考计算器的使用作了明确要求,“不带通信,不带存储,不能画图”即可。 如今随着标准化考场建设步伐的加快,各考点实行手机信号全屏蔽,具有手机功能的计算器已失效。各考场安装了监控,考生在考场内的一举一动一目了然,对考生的作弊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因此利用计算器作弊成为不可能。2012年5月,教育部修订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修改了十五条内容中三十处,彰显从严治考。其中将“评卷过程中被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有两份以上(含两份)答卷答案雷同的”,修改为“评卷过程中被认定

5、为答案雷同的”,对考生的触动比较大,因此利用计算器作弊将成为历史。 其二,计算器有运算功能,影响考生计算能力的考查。毋庸置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初中教育阶段计算器的使用已成为学习常态,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大幅下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以处理繁杂的运算,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创造性的教学中,鼓励把计算器和计算机视为学习新知识与解决更广泛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显然与之有很大关系。随着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必然会导致解题速度与质量的下降,这也是高中数学学习凸显的问题之一,所以高中的教师心理上抵触计算器的使用,高

6、考禁止计算器的使用,也在情理之中,但显然不能作为禁止计算器进入高考的理由。 普通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在谈及计算能力的时候,并没有作详细表述,只是提到“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显然更多地倾向于计算器的使用。考试说明关于“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要求指出“能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运算及变形;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显然,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来看,都没有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具体的要求,但突出了规律的运算及变形能力的考查,这说明计算器的使用与学生运算能力的考查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考试中加强了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7、倾向于使用计算器。 其实计算器被引入高考后,虽然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被替代了,但是却为考试开辟了新的思维空间,如已被弱化的近似计算、复杂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可以重新审视命题,从理性的视角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扩展了数学运算能力的内涵。 其三,计算器有绘图功能,影响考生作图能力的考查。不可否认,数学高考中有许多试题是围绕学生“作图和识图能力”来考查的,而计算器的绘图功能恰恰破坏了这一考查目的。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上海市高考已提供了一种模式,即禁止带有“作图功能”的计算器进入考场,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笔者并不认可。因为这种方法只是在机械地“堵”,而未有效地“理”,并非上策。其实计算器有绘图功

8、能未必是坏事,它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原有试题模式的难度,我们可以在借助计算器作图的基础上,把问题重置到新的情景中,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出问题的规律和数量关系,突出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提高命题的立意,达到选拔人的目的。这样一来,增大了能力立意的空间,拓宽了高考命题的思路,为新的试题命题提供了全新的思维空间。 三、 意想不到的收获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令人深省,至今犹在耳边,全国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之风。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积极探索解决之策,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课程基地建设,从更高的层面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数学建模和数学体验成为数

9、学课程基地的主流,随着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情境随之而生。计算器进入课堂教学已成常态,因此计算器引入高考不应是难事。我们从不否认高考功利的一面,“高考就是一根指挥棒,往哪指,往哪教”,这是许多教师的真实想法。尽管教材中大量涉及了应用计算器的试题,但由于高考中禁止使用计算器,导致这一部分试题大量闲置,课程理念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这着实令人痛心。因此,数学科高考引入计算器必然有利于课程理念的贯彻,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放眼世界,信息技术已深入生活,军事家说“未来的战争不是人力的战争,而是数字化的战争”,信息学家说“未来的生活将是数字化的生活”,可以说数字化时代已扑面而来,一个小小的计算器还值得我们纠结吗?高考决策者们定会重新思考,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