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068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高中语文教学面对着激烈的高考竞争压力,受到广大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成为摆在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与迫切要求。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需要引起重视,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加以解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1.教师缺乏个性思考。语文教育不仅具有知识性、工具性、趣味性,更有思想性、人文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位有高度自主意识的思想者。语文教师常常唯课程、唯教参,缺乏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深入思考,致使语文课堂出现万马

2、齐喑的局面。 缺乏文化积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自己的人性,必须用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自己的灵性,也必须用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自己的特性。而部分语文教师,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理解不深,绝大多数吃的是“老本”。 2.学生缺乏正确的认识。步入高中的学生,从心理到思想均趋于成熟。其独立性也日渐强化,在对待不同课程的学习态度上也各有不同,从目前文理分科的状况看,文科生尚能较重视语文课的学习,理科生则敬而远之。 缺乏学习兴趣。此问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原因: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负担过重,特别是机械重复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呆板枯燥的说教方式更是让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 二

3、、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学生学得好远胜于老师教得好。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老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外因,最终还要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来起作用。因此,在高中阶段,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 2.以课文为语文教学的例子,一定要增加语文课外阅读量。 “教材无非只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如是说。这也告诉我们,绝对不能把教材当作语文的全部。要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掘大量鲜活的语文材料,分析归纳,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课

4、外活动应该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处理好语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语文教学搞好。根据我的调查,几乎在所有学校,语文学科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学生用于学习语文的课余时间几乎没有,这个矛盾不想办法解决,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3.没有知识的积累,就很难有能力的提高。 高中正是打基础的大好时机,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认真地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虽然语文学科各阶段的知识点没有明显的衔接,但是,语文老师应该想办法将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阶段都有任务,比如,注音、错别字、成语、改病句、排序、诗歌鉴赏、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现代文选择、阅读等等。 4

5、.调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创设良好的情景。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开放、自由、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信任学生。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自尊心,对之采取高压手段,往往受到的是更强的反弹力,只有放下架子,以理服生,以“礼”待生,才会取得双赢。 在“问”上下功夫。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做到以下几“度”,即“准度”指提问的针对性、具体性,“适度”指课堂提问的时机和难易程度,“梯度”指提问的循序渐进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上的师生互问、生生互问、有问有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师生共同的教与学的目标。 巧用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并给予相应的暗示引导,这样做不但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讲究因材施教。各因其材,是指因不同的教材而施教,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单以文体论就多种多样,内容就更是丰富多彩、纷繁庞杂了,这本身就要求教师不能单一地进行流水线作业,而必须因不同的文章进行艺术处理。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边学边做、边思考、边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进步! 编辑:刘於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