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略谈.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1058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习作教学略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习作教学略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习作教学略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习作教学略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习作教学略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习作教学略谈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笔者深感小学习作教学进入瓶颈状态。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困惑不已,而学生更是谈习作而“色变”,于是学生的“无奈作文”“拿来作文”让人心寒,千篇一律、千人一腔。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的关键在于:第一,能不能激起学生乐写的兴趣;第二,有没有创设一个乐写的氛围;第三,有没有让学生掌握足以用来自由表达自己感受与积蓄的技能。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认识积累基本功、语言文字基本功和应对基本功。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重情

2、感态度,把懂得为什么而作、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二是重过程,强调观察、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重视选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三是提倡自主写作,降低要求,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这样门槛放低了,入门也就容易了。在教学中,笔者不断努力,并且小有成效。具体地讲,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零负担起程 学生谈习作而“色变”是为什么?一是感到没有材料写。要写出好文章来,必须要有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写作的素材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条件。二是感到有话写不出。这种“有物不会言”的现象,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架起思维与表达的“桥梁”,学生不知如何去把心中的话表述出来,

3、没有掌握写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感到老师对作文的要求太高、太严。许多学生对作文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唯恐写不好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唯恐字数不够,凑字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切实际的苛求只会让学生离乐写作文越来越远,积极性大打折扣,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 让学生摆脱畏难心理,轻装上阵。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习作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写自己想说的,写自己要说的,写自己感悟的,写自己设想的。所谓我手写我心,只要是源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东西才有无限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不要对学生提出太多的要求,更不要一上来就把表达通顺、用词恰当、字数在几百字左右的枷锁套在学生的头上。尝试给学生一个没有框架禁锢的作文课,让

4、学生敞开心扉去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个话题让学生谈谈要写什么,从哪几方面写,怎么写。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常识,再经过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我想学生是不会没的写,而是能写得新、写得真。鼓励学生写所感、所想,不生搬硬套,作文才有活力。 二、巧抓话题乐写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学生的习作生命离不开生活的滋养,离开了生活滋养的习作如同无本之木,失去了活力。这样的文章让读者读时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积累生活的点滴思绪,指导学生收集每一滴甘露,并适时将其汇成涓涓溪流,润泽心田,让学生在一路走来时,感到轻松、释然。

5、语文教师应抓住生活中的每个契机,开发学生的潜能。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的: 首先,从学校各项活动中汲取营养。如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育竞赛,学生参与其中会有成功与失败的感悟,而做为旁观者则会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这场竞技,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在纸上抒发自己的情绪。 其次,从同学身边小事获得灵感。如同学之间每天发生的事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教师可每天在班级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说说,今天你们之间有什么值得记录在册的事呢?交流后选取一件典型的事让学生展开讨论谈看法、谈感受。这既是一次增进学生友谊的契机,也是一次提高写作技能的良机。 再次,从社会实践中得到施展。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适合学生操作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

6、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将感受写下来。相信学生会在动中思索、动中感悟,在写中反思、写中提升。学生将会把实践活动看成一次玩的过程,而不是写的过程。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 最后,设计话题激发表达欲。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最关注的话题。如最近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吃的小吃、喜欢玩的玩具、喜欢玩的电脑游戏等,都可以开发话题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写其所想。 三、正确评价,让学生个性飞扬 在作文评改中构建合理评价体系,可使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了,养成了自我修改习作的好习惯,习作水平才会明显提高。教师要改变以往评价作文时的一味批判式的老腔调,尝试用发现亮点的评价鼓励学生,将亮点无限放大。如评价方式加分式而不是减分式。一个好的修饰方式、一个恰当成语的运用、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场、一个新颖的表达方式,都进行放大表扬。要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只要坚持下去,亮点的辐射面会越来越广,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负担变为动力,当苦学变为乐学,当困惑变为幸事,我相信我们的习作课堂将是学生语言表达的天堂。教师只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有一颗贴近学生的童心,走进学生的内心,释放学生的压力,我们的教学之路将会一片光明。 (责任编辑 史玉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