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重构.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115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重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重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重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重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重构.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目标重构0122-01 新课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用五个方面,指出了新的体育价值观,科学地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应由“学科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把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及体育锻炼兴趣、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注重体育课程的自我体验和促进自我发展的价值,以完善学生的独立人格,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 一、运动参与目标 运动参与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五个方面目标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运动参与目标的确定应着眼于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表现,激发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

2、趣,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主动的体育行为,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如笔者在教学中紧扣教学目标,把握学生活泼好动、喜爱玩游戏的特点,大胆地将新颖、有趣的小游戏引入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运动的乐趣,掌握运动游戏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运动技能目标 在五个目标领域中,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其他目标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体育课程学习目标,着眼于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享受体育的乐趣中不断掌握运动健身技能。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补充,以

3、学生自主活动、创新活动和能力锻炼为基本切入点,把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篮球、踢毽子等作为学生的常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通过训练熟练掌握两项及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增强自己的基本活动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三、身体健康目标 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身体健康目标,要把运动技能教学与发展学生体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技能的训练有效增强机能素质,提高学生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如把排球运动技能教学与发展学生体能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上、下肢力量以及腰腹的控制能力;投掷训练能发展学生的身体柔韧性

4、和灵敏性,增加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连续蛙跳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爆发力和弹跳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改善腰、腹肌力量等。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从而达到有效的训练目的。 四、心理健康目标 小学时期是学生心理最敏感最多变的时期,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参与运动,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与情绪,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如在教学中年级学生跳鞍马时,虽然教师对如何跳鞍马作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但仍有一部分胆小的学生跑到鞍马前不敢起跳。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在心理上不要恐惧,要有跳过去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降低

5、鞍马的高度,让胆小的学生从较低的高度跳起,再把高度逐步增高,增强学生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五、社会适用目标 社会适用目标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要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理解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形成与他人团结、友爱、协作的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学体育运动中的许多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跑、拔河等,不仅需要团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个体之间、团队之间的相互沟通,团结协作。因此,教师要通过这些团体性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并将体育活动中收获的智慧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的思路思考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不断优化和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让学生享受运动、体验快乐、健康成长,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责编 杨 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