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140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思考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在新时代课程改革过程中新设立的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但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仍然有许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究,为日后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在新时代课程改革过程中新设立的课程,该项课程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其他教育人员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小学品德课程和社会实习相结合是新课改的实际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最大的价值,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品德以及教材课本进行充分发掘,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不

2、断革新,并按照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合理安排课程,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 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教材,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优劣,教材不好会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发展的进程起到抑制作用。鉴于此,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时,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发掘,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学习方式不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人们的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从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渐渐地转变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新课改观念下的品德与社会科目反复申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学生直接经历

3、的过程尤为看重。小学品德的课本教材与其他科目有许多不同,不会对整体课文进行知识性的介绍,而大多以观测、体会、研究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 2.不拘泥于理论知识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知识与实际社会生活的融合非常注重,更对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给予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本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现在使用的课本就像其他科目的教材课本一样,几乎都是基础文化知识的解说和介绍,小?W品德与社会教材不能只拘束于理论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秉持科学的原则,使教材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4、 1.把学生的真实想法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历,创造有乐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自由发挥。例如在讲解老子的道德经时,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堂学习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想象,更好地使学生的创意与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 2.鼓励学生多做课外调研 要想让学生对教材以外的基础文化常识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研活动,如在讲解有关环保的课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向父母询问他们儿时的环境情况,然后将父母儿时的环境情况与当前的环境情况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学生课余调查的课题时,必须保证课题与学生的实

5、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可操作性。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担任指导者与引导者 1.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根基的,但该课程的任务并非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简单记录,而是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正确指引。因此,在学生收集、分析、总结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信息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解决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 2.巧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和管理。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团结协作的气氛中积极沟通、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不断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考验。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发掘,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