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140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思考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核心。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品德与社会教学常常偏离甚至违背教学目标,实在令人担忧。现就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己之见。 1、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教学方法严重滞后。 品德与社会教学开展教研活动较少,大部分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就是在教学比武中,有的老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的看图说话,只注意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图一图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2、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如老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故事课,忽视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性、开放性 、活动性。再如老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政治课,满堂空洞的政治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既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 ,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有时是“批评加自我批评”的“整风课”。有时是“表扬加自我表扬课”。 凡此种

3、种,其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情、实践性融为一体。 2、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教学目标设定不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它是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着眼于教而落脚于学。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许多适用于品德与社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都很少使用。受教学条件限制,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有广泛用途的多媒

4、体教学手段更是无人尝试。笔者曾听一位老师上我们自己定规则一课,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自己定规则”。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讲“自己定规则”的好处,讲学习上有什么规则,由做人的准则,又讲到为人正直,敢于揭发坏人坏事等等,结果学生理解不了。本次课要学习的“自己定规则,怎么定规则,定什么规则”,学生没有搞清楚,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任务没完成。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明白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一样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改变这种现奖的对策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改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这种不如人意的现状,笔者建议: 1、稳定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队伍,即使是兼职教师也要相对稳定,不能今天兼教思品,明天又兼教科学。 2、加强品德与社会教师队伍的培训。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尽量让教师走出家门,多给他们一些听课,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在寒假组织校本专业培训,也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送教上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采取持证上岗制度,对教师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教法考试测评,先学后教。 3、建立建全教研机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可以以市、区为单位,指定兼职教师以品德与社会教学作为自己教研的主攻方向,在学习交流上给予方便。可以成立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