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147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把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随着提高小学教师学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把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小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应该是小学教师教育的重点内容。综合性复合型小学教师是未来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应注重培养“综合性”、“专业性”、“分科性”、“大学性”这四个培养模式。 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把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在对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方面,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诸多研究,但目前的研究依然处于经验积累阶段。所以,怎样适应新模式下教师

2、教育的要求,怎样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和对小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要求,目前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体系中具有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1 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的历史必然性 以往教师教育体系总共分三个层次:中等师范院校培训的小学教师,教师培训院校培训的中学教师,以及高等师范院校培训的高中老师。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小学教育师资力量一直在中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体系中产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设立小学教育专科的专业,这表明小学教师教育正式纳入高等教育的体系中。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有什么好处呢。许多学者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就是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截止2010年,在我国新增小学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者达到70%左右。以上说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层次,改革小学教师的培养机制是小学教师教育的趋势。所以,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条件比较成熟的高等师范院校都应积极争取,参与、引导教师教育改革,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大势所趋。 2 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 小学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是由小学生独特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造成的,同时,也决定了小学教育应该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心理素质、情绪形成、自我意识的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小学生的品质教育相比文化知识

4、传播显得更加重要。相比较而言,对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的要求也更高。这对小学教师职业规范和职业态度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对于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主要是由具体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但直接经验和情感经验大多与小学生抽象性逻辑相联系。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技能、技巧上,尤其是制作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应该高于同级别的中学教师。 第三,开发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潜能,对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全面进行启蒙教育是由小学生教育发展水平低,发展方向不明确所决定的。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面应更广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美育

5、、音乐、体育方面具有教育的特长和素养。 第四,针对处于小学阶段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的特点,班级管理方面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的更高要求。对于中学生而言,小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发展具有更大的不确定因素,这要求小学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善于个别教育,善于启发诱导。 总之,小学教师独特的职业特点,是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形成的客观基础。 3 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小学教师培训院校对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和地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尚未发布一个指导性文件。从1999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正式设立,许多专家、学者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在小学

6、教育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对国内承担小学教育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总结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培养模式。 第一,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和“专业性”。 小学教师应该具有较全面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综合性模式不分学科,目标定位在能胜任多个学科教育、教学的需求。以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为代表,综合性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培养小学教师素质的综合素质和培养适应面广的复合型小学教师。 所谓的综合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期不是专门学习某一个学科,而是广泛涉猎与小学课程相关的学科内容知识和学科教

7、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学习侧重语、数两大学科,同时兼顾科学与品德等学科。综合模式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多学科教育、教学的小学教师,重视学习多学科的基础和教育理论方法与技能的训练是期主要特点。 第二,“分科型”模式 在我国,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方向主要有语、数、外、音、体、美、科学教育以及信息技术等。针对小学开设的学科来培养小学教师的模式是分科模式。分科模式重点在于突出小学分科教学的既存事实,认为专业化的小学教师应具有专门的学科基础和教学技能。分科型模式借鉴的是培养中学教师的模式,其科目层次却与分科专业设置大相径庭,分科型模式更多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专业特点。 第三,“大学性”模式 在中等师范教

8、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只要它进入了高等教育体系,其课程深度就必须具有大学的学术水准。对于中师升格为大专和中师办大专的院校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大学性”对五年制师范教育来说应当具有“大专性”的指导。在五年制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课程多从高中教学大纲中选定,在“大专性”方面能够体现其目标的只有教育类课程和学科方向性课程。实践证明,通过学科性课程实现五年制师范教育的“大专性”是正确的。这种五年制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培养了具有比中等师范院校学生更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大学性”绝不只是简单地开设一些基础课程,它涵盖了课程大纲的建设、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材的建设、课堂教学实施方式的改革,甚至包括校园氛围的建设等等。那么,五年制师范教育课程是怎样实现其“大专性”特点的呢?五年制范师教育课程的设计者们确实是想通过各类课程的建设来达到大专的水平,但是由于以初中为起点的教育难以在综合素质方面超越高中为起点的教育,因此公共文化这一类课程实际情况看上很难达到大专水平。 以小学教育为基地,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服务达到锻炼队伍的目的,使教师、学生同时获得来自教育现场的实践感悟,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