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基本内涵与实施方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08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性教学:基本内涵与实施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反思性教学:基本内涵与实施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反思性教学:基本内涵与实施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思性教学:基本内涵与实施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性教学:基本内涵与实施方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反思性教学基本内涵与实施方法 反思性教学被国内外教育界公认为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了解、把握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实施方法,对我们提升教学能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Reflective TeachingBasic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LI Qi (School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AbstractReflective teaching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

2、tant way of teacher s education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circles. It is significant for us to improve our teaching ability by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 methods of reflective teaching. Key wordsReflective teaching; Basic connotation; Implementation

3、methods 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反思,历史上的任何一项技术进步与理论创新,都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对既往成功经验的认真总结和失败教训的深刻汲取。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一种名为反思性教学的教育理论,旨在促进教师在教师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专业能力、提升业务水平。了解、把握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实施方法,对我们提升教学能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反思性思维开始,肖恩建议从实践认识论视角开展反思性教学,再到维纳、布鲁巴赫、伯莱克等人对反思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反思性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并成为西方教师教育

4、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20世纪90年代,反思性教学传入中国,逐渐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不盲从任何未经批判的实践或原则,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相关因素(如教学环境、教学背景、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进行分析,对教学情境做出评估,并用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实践和反思,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地参与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反思教学使教师从直接经验中获得有效的个人知识,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能积极推动教师专业自治、自我更新和专业化发展,在教师学会更好地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5、 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主动性这是反思性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教师是教学和课程发展的设计者,兼具学习者和研究者两个角色。整个教学和研究活动全靠教师自己利用各种方式(如个人反思、同事交流、学生反馈、利用专业资料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和占有材料(而不是被动地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观念,上升为理论。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不间断地主动学习先进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从知识传授者向反思型研究者转变。在教师实施自己的教学并在行动中反思时,不盲从未经批评的理论或原则,不断改进实践,创新新知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品质,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教师逐渐形成个人教学理论,有助于教学专业化

6、目标的实现。这一切都仰赖于教师的责任心、进取心、专心、虚心和耐心等,仰赖于教师本人在教学活动和专业发展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动态性反思性教学是个动态的连贯的发展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包括教学前、教学过程中及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反思性教学以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教学情境、教学对象及时间、地域、文化背景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教学活动既非完全不可测,也非完全可测,需要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随机应变,随着具体情境中各种因素的动态变化而不断地做出及时调整和有效修正。开放性反思教学需要打破教师个体反思空间的封闭性,需要教师个体以开放的心态走出小我局限,改变独自闭门思过

7、的习惯,敢于在同行和学生面前暴露弱点、诉说困惑,接纳不同意见,需要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反思文化氛围和集体讨论、相互批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环境,实现有效的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个性化教学的形成。指导性反思性教学产生于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经过积极思考,将自我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并将理论再次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经反思而获得的抽象的理论对具体的教学活动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实际操作层面,反思性教学重点关注教师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教学实践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支持教学实践的观念、假设和环境等。 2.1从课堂本身来说,需分析、评价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优与劣、成绩与不足;教学

8、目标是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要求制定,是否合理和能否实现;教学形式的编排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否运用得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是否分析到位、详略得当;是否设置了特定的教学情境,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当适时;问题的设置是否精当等。 2.2从教师角度来说,应反思与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相关的一些因素,如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投入;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个人形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及终身学习意识等。 2.3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反思与学生成长、发展的相关因素,如学生

9、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学习技巧的培养;学生的健全心理和独立人格的关注等。 2.4从大的方面如教育改革来看,教师需关注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乃至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成效和问题。 2.5从教育教学的影响因素来看,教师为提高教学实效,也应分析和考虑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变化、社会经济政治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意识形态乃至学生的家庭背景等。 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和反思如何形成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 就反思性教学理论而言,上述反思实际上涉及整个反思性教学的3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教学技术的有效性与有效程度;第二层次主要是反思作为课堂实践基

10、础的假说和教学的结果;第三层次主要反思道德的和伦理的以及其它直接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准。 3 讨论 就具体实施方法而言,值得我们借鉴的反思性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教师日记 独立的个体反思是反思教学的常用手段。教师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时间安排,及时反思、分析,写出活动效果与个人体会。教师或详或简,随意记下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学生们的反映及自己的观察、感受、心得、体会、思考等,记录自己在教学时头脑中一闪而过的火花,记录下自己教学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思索改进或矫正的措施。教师通过坚持不懈地记录,缕清思路,洞察实践意义;通过经常性地回顾记录,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做深入的

11、思考,有助于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和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 3.2课堂录像或录音 教师可以请人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制下来,自己回头观摩自查。对镜观摩,会迅速发现自己平时不曾注意到或意识到的毛病及需要提高的地方,如教学中的习惯性口误;不协调的讲课动作或习惯用语;语调、语速不够抑扬顿挫,表情不够丰富,动作过于单一;不能时时抓住学生注意力;如何抓住课堂上突发事件,借题发挥,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等。 3.3学生反馈 教师可以在课下开小型座谈会、找部分学生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征求学生对自己上课的看法。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教师在这里面或许能发掘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建议。 3

12、.4同行交流 教师向同事们做一场教学观摩课或直接邀请教学督导、同事来听自己的课,虚心请教,耐心听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大量相关信息。讨论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优势和经验需要发扬和保持?请同事关注哪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最好?课堂上如何互动,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如何纠错?此外,经常找机会充电,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品课或研读专业文献,思索自己和教学名师的差距,不仅要学习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前卫的专业思维等。 3.5经验记录 反思教学中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是个人的经验记录。这在许多学科领域被广泛地使用。教师通过认真思索和总结,用多种方式记录下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或失败的经历体会,观摩名师讲堂或阅读专业期刊杂志等获得的启发或收获等,用这些记录直接指挥自己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编辑/罗茗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