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说”与“做”.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53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说”与“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说”与“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说”与“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说”与“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说”与“做”.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说”与“做”新课改形势下,真正的课堂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用眼观察,用耳听讲,动脑思考,而且更多时候要动手操作,并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通过口头表达出来。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说”与“做”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做”。 “说”与“

2、做”虽是两个方面的概念,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是融合在一起的。有时先说后做,有时先做后说,有时边做边说,不一而足。以下的几种形式仅供参考: 一、在“笔头计算”后让学生“说” 关于“计算”的教学目标最终是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学生低头算数,在练习本上呈现出的有时只是一个得数,这道题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不得而知。因此,必须让学生在计算完之后再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比如,学习“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学生计算25+34=59后,让他们说:因为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2个十加3个十得5个十,5个一加4个一是9个一,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59。很多时候学生做对了题但不一定能

3、有条有理地说清楚,所以必须让他们说,能够说清楚就表明他们的思维清楚了,而且说的过程也是复习与巩固的过程,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交流和提高。 二、在“动手操作”后让学生“说”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需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学生的动手操作,并让学生说他们动手操作的过程与发现,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准确和清晰。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先把硬纸片剪成标准的圆形,再对等分16份,然后将这些小扇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通过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形的关系:近似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等于圆的一半。接下来,圆的面积公式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4、三、在“难题突破”后让学生“说”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刚开始的认识比较模糊,那我们教师就要精心设置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去伪存真。 比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而余数要扩大相应的倍数”,这是一个学习难点,如果只告诉学生结论,大多数学生不理解,也难接受。怎么办?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其中有个小组举例来说明:“203=62,那如果每箱梨重30千克,200千克梨要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这里的余数是20,而不是2。有位同学还更详细地进行了验算,证明“余数会相应扩大”的规律。这样的讨论很有价值和意义,教师无需多讲,学生自会在研究讨论中得以解决,数学思维也会越来越清晰

5、和条理。 四、在“复习归纳”时让学生“说” 一般在一堂课结束前五分钟,我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这样做,不仅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养成勤于整理、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五、用“学具操作”代替教师“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数学理论光凭教师嘴说是很难有效果的,不如让学生自己带上学具做一做,一切都迎刃而解。比如,在教学“数的组成”时,“几能分成几和几”的问题,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数的几种组合,就意味着教师代替了学生思维,学生根本构建不起来数的组成概念。所以最好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棒,在课桌上实际摆一摆,自然就得出了结论。 用学生的“做”代

6、替教师的“说”,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引导了他们动手动脑,对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提高解题能力都大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六、用“学生亲自操作”代替教师“说” 在学习“测量长度”的内容时,必须让学生亲自去测量,才会对长度的概念建立比较正确的认识。同样,在学习物体的重量时,要让学生自己掂一掂各种物体如书本、凳子、苹果、土豆、铅球等的重量,让学生估计是多少克或多少千克,然后再用天平或电子秤去核实,这样的实际操作之后,学生在使用计量单位时就不会混淆“克”与“千克”。 让学生亲自去测量,代替了教师费尽心思地讲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区别,学生自会对长度、重量等概念有个正确的把握,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编辑 李建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