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反思.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73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教改带来的不仅是变革,在探索中也带来了不少争议。作为数学教师,我在困惑中不断地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 一、 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是根本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会详细考虑,怎样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教会学生,出发点没有错,问题是老师站的角度不够准确,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每个知识点,考虑的是

2、学生会怎样学?怎样能吸引学生带着兴趣去学? 新教材中有许多概念,都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用 “孙悟空分饼”的故事导入,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就要设问:“谁分的最多?孙悟空这样分公平吗?猪八戒要四块,孙悟空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去备课。就能创设许多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习。 二、 做一个有学问的老师,是适应“课改”的前提条件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学问的老师?因为有学问才能使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有学问才能正确解读教材文本,才能把握住学科知识的精髓,才能把握知识的重点、关键;

3、有学问才能有教学的自信,教学才有底气。才真正敢于放开学生,真正实现引领学生主动地学习。 例如:有一道六年级有关“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题目是这样设计的,要求学生“将图形缩小为原来的1/2,然后画出对称轴”。个别老师对这一道题目提出质疑,认为指向不明确,到底是边长缩小为原来的1/2,还是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2。如果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值得赞赏的,但作为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显得有点浅薄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它的属性是一种相似的变换,即只改变原来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前后图形是个相似形。教师如果认识不到这点而对题目加以质疑,就很难称得上是“有学问的老师”,就很难理解教学目标,就

4、很难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 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教改要求的重要方式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如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课的开始可以出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学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

5、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四、“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要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有相应学科教学的业务水平,还要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育能力。对数学不感兴趣、怕写作业的学生,教师可改进作业方式,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可根据情况相机减少书面作业量;可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再运用到生活中去。对于课堂上不听课、好动的孩子,可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少训斥,减轻他们心理压力,并采取的训练方法,提出适当的要求。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尊严应该印在学生心中,不应该挂在脸上,因为学生面对居高临下的老师,逆反心理油然而生,教学效果自然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可对他们说一句鼓励的话,传递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做一个爱抚的动作,从而表现出一种亲切的态度。 责任编辑 罗 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