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的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278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的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的探讨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被动的传授并不能够保障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化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的自主化教学进行探讨,总结自主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阐述自主化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在我国的小学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数学,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索数学的奥秘,掌握数学的内涵,发散思维,开发潜能。开展自主化教学,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还可以培养自己的

2、数学思维和数学习惯,能够认真领悟到数学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自己旧式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就小学数学的自主化教学进行具体论述。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一)展示知识差距,激发探究热情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如果对同样的问题,发现别人能够找出更为便捷简单的解决方法时,他们对问题的探究热情就会增加,希望能够找到更便捷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将分数化成小数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场比赛,让学生随机说出几个分数,看看教师和学生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出哪些可以化成有限的小数,哪些不能。当学生发现同样的问题自己需要花费几

3、倍的时间才能够得出答案时,就会产生疑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身对问题的探究热情。 (二)增加问题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比较形象性,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故事情境,增加问题的趣味,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猴子、松鼠和兔子在森林里玩耍时,捡到了一个西瓜,大家都很高兴,猴子对松鼠和兔子说咱们把西瓜分成三份,你们两个多一点,各分四分之一,我分的少一点,就二分之一吧。大家觉得猴子这样分公平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也变的浓厚,教师可以在故事的引导下,为学生引入这一节的内容:比较分

4、数的大小。 (三)举行小型竞赛,培养团队意识 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入竞赛,让学生通过比赛激发对问题的探讨热情。另外,小组之间的竞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竞赛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和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有一个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它的底是8厘米,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画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看哪一组画的多。学生在竞赛氛围中,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认真思考问题,教师通过比赛结果总结归纳共同点得出本章的重点。 二、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一)明确教学要点,指明学习方向 教师在课堂之初,

5、要告诉学生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要怎么运用。然后指明学习完本章内容,学生要具备解决哪些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这章内容时,教师首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怎样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具体的用途?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对本章的学习内容会有一定的思考,对学习的重点也会有一定的认识,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认真的探究所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够主动的对前后的内容进行连贯性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知识逻辑

6、性。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先画出几个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和心得。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够发现长方形的对边长度是相等的,将这一结果与周长联系起来,那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只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宽即可。 三、实行积极性教学评价,培养学习风气 (一)实行鼓励化教学 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学生提出的个人观点,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鼓励。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章时,学生发现如果已知圆的直径,也可以直接得出圆的面积。学生得出这一结论后,教师要对这一结果及时的给与肯定,鼓励学生子以后的学习中,积极探

7、索新的解题方法。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探究知识的兴趣更强,学习起来也更有动力。 (二)期望化教学,增强学生信心 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受到教师心理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学生感到失望,从而不闻不问。学生接受到这种信息,对学习的兴趣就会缺失。从而更加讨厌学习,课堂表现也会更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充满期望,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气馁时,用期望的眼神及时的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心理压力释放出来以后,思维也变的活跃,学习也会变得容易。 结语: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把学生最为教学的主体。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探讨。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