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376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新探 摘 要:诗歌是培养小学生文字感悟能力、丰富健康情感的有效途径。如何着眼于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学会自主吟诵和赏析,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作为经典的语言艺术,古诗代表了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小学生纯真无邪,充满幻想,从小吟咏诗词,必能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发展思维,提升素养。 小学诗歌教学非常重要。但如何指导学生深入感悟,提升诗歌赏析的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本人多年对诗歌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我谈一些个人的感悟。 一、教学理念上:重诵读少讲解 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含义丰富,学生初学诗歌时,弄不懂诗歌大意,教师常常很着急,甚至上

2、课就搞“满堂讲”。表面上看,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听懂了也背会了,但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没有提高。他们只是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基本上是老师告诉他们的。 诗歌语言具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情感丰富,节奏鲜明,读来平仄有致,朗朗上口。学生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诗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要比直接讲解的作用大,效果好。所以,我们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去反复朗读和吟咏。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解读诗歌的真正意义,需要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需要创造力的参与,需要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以,从教学理念上,我们必须鼓励学生自主诵读,深入思考,

3、这比教师亲自上手费劲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二、学法指导上:细安排多指导 对学生自主诵读,我们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指导。下面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做一具体说明。 初读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查字典的能力,疏通字词障碍,把握生字难字的正确读音,轻声试读,划分节奏并读出节奏; 再读要求: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歌的文字转化为诗词所表现的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由此理解诗歌的大意; 三读要求:从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概括诗歌勾勒出的意境,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读要求:结合老师课件给出的作者生平简介及写作背景,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要表达的情感和心志。 因为每一次诵读,老师都详细安排了每个步骤的明确的目标,学生紧跟教

4、师的思路,就可以由表及里地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对诗歌中的景、物、人、事就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做疑点和难点的点拨,学生就会一点即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现代教育实践也再次证明了这一道理。学生的诵读是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的综合活动。他们通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进而“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多个渠道对诗歌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由此,学生增强了语感,丰富了想象,语言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得有所得,学生也学得有所获。 三、教师点拨时:重感悟深解读 在诗歌教学中,除了反复吟诵,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点拨。那种置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于不顾的“满

5、堂讲”的做法,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老师虽然讲得很辛苦,到头来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真的是费力不讨好。 诗歌教学提倡以生为本,就是要注重学生自己对诗词的感悟,教师的讲解当然重要,但要讲在该讲之处。讲就要讲到位、讲深入,讲到学生的难处、痒处,讲那些非讲不可的地方。那么,哪些地方是我们非讲不可的呢?如,诗歌中离散的内容、留白的地方、作者的生平简介、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还以江雪这课为例,我在执教这一课时,注重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进行画面的“再造”,还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画面,并由表及里,品味炼字,领会意境、作者情感和作品主题。 1.发挥联想和想象,还原画面 通过学生的自主吟诵,一幅飞雪漫天、寒

6、江独钓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幽静的冰雪环境和傲雪独钓的渔翁构成了一幅“人景俱奇”的图画。 2.品味炼字,体会诗歌意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时,抓住“鸟飞绝”的“绝”、“人踪灭”的“灭”、“孤舟”的“孤”、“独钓”的“独”等,让学生咀嚼品味,学生会明白: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孤寒意境。 3.补充背景,把握人物形象及主题 教师补充柳宗元的生平简历:诗人曾参与过政治革新,但改革失败后,受到排斥,被贬为永州司马。诗中自然环境其实就是作者所处政治环境的暗喻,诗人内心孤独,但他不屈服于压力,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寒江中那位孤独寂寞,又抗寒傲雪,毅然垂钓的渔翁就是作者自己。至此,学生理解了诗人的内心:被贬之后,极度孤独寂寞,不愿与世俗同流。独处孤寒之地却能我行我素,安之若素。至此,诗人刚正不阿、坚忍不拔、孤傲高洁的伟大形象也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