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401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微观经济学作为该专业理论基础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却存在内容抽象、实践教学缺乏、教学方法与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应从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物流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对物流活动的依赖程度逐步增强。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很多高校转型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发展方向,其中课

2、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重点,微观经济学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是重中之重。该门课程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围绕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分析价格机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失灵等问题,运用边际的分析工具,提出了大量的经济原理与模型。这些知识为其他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内容丰富,学时有限,教学方法与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微观经济学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理论转化

3、为实际生产,又能应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人才,它同时强调人才的应用能力与技术水平。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能够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并且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技术型人才要求学生能够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具体到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应该以专业知识讲解为基础,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专业知识培养目标 学生应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比如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数学

4、、物流管理软件操作等。 2、职业技能培养目标 学生应具备物流现场操作技术,比如采购、运输、配送、仓储、包装、信息处理等操作技术。具备物流组织管理能力,比如为企事业单位设计和优化物流实施方案、成本核算与分析、市场开拓等。具备使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软件的技术,比如ERP或MRP的管理软件。 3、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学生应具备从事物流相关职业活动的综合素质,比如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有效沟通技能,目标与时间管理技能,积极心态管理与压力管理技能,表达与演讲技能,日常礼仪规范等。 二、微观经济学在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1、内容丰富,为后续理论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微观经济学侧重分析微观经济个体

5、遵循的经济规律,它围绕市场机制中价格运行规律,研究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规律,主要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分配理论、市场失灵等。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学习微观经济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经济决策中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该思想在库存成本控制中有深刻体现。生产者理论中企业长期生产与短期生产决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其产量决策的影响。 2、具有实践性,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虽然庞杂,但其内容都是社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比如,市场均衡分析中,供求与价格

6、相互作用的机制,能够解释很多经济现象,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并激发学生运用理论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再用现象去检验理论,这也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3、方法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微观经济学中应用到大量的分析工具,如个量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实证与规范分析、静态与动态分析等,这些分析技术与思考逻辑,以及提出的专业术语、基本概念、理论模型等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性的“世界通用语言”,这些工具和方法已经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同学分析和解释现实世界的有效手段,灵活应用这些分析方法能够提高其应用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

7、学生综合素质。 三、微观经济学在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抽象,理论化强,没有体现专业差异性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纯经济理论课,内容丰富,且大多借助经济模型来阐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抽象地应用逻辑推理来学习,增加了学习难度。同时,由于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存在规律,将其理论用来解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时,有时不太有说服力,其理论工具的实际应用价值大大折扣,学生会觉得其理论晦涩难懂,不具有应用价值。另外,微观经济学中会用到大量的数学工具,比如导数,对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而言,理解此类数学分析十分困难。最后,教学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的差异,不同的专业,

8、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学生基础的差异,应该差异化地安排教学内容。 2、缺乏实践教学设计,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微观经济学内容的讲授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展开,首先给定假设条件,再阐述经济原理的内容,并通过数理推导进行论证,最后对原理的适用性做出评价。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存在理论学习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因而,在物流管理专业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分析,轻视实践教学,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并不能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微观经济学多以课堂讲授的形式开展,学生参与度不高,导致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

9、,学生只能通过课上听老师讲解,课后做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学知识也只局限于书本,应付考试,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经济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用于解释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养成。 4、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考核多以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加权来核算,考试是学期末的笔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主要统计学生的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各个学校在考核中考核项目鲜有变化,仅权重有些许差别。以笔试闭卷为主的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的掌握程度,忽视对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考查。以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为主的平时成绩考核

10、,并没有深入考查学生课下主动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效果。以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使擅长记忆的学生可能获得较高的成绩,而真正活学活用,善于思考的学生可能得分较低,这样的考核形式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1、结合专业特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丰富,而理论课时有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该规避“大而全”,尽量做到“少而精”。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侧重分析供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内容,同时减少理论的数理论证,结合专业特色,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编写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比如在分析市场结构理论

11、时,编写与运输服务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运输服务市场上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市场影响力,特别是接近垄断的铁路运输市场与竞争激烈的快递市场企业行为的差异。 2、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技术水平,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检验,并且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解。经济原理不像理工类课程可以直接进行试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可以采取的实践教学形式有(1)撰写课程报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布置课程报告。比如,分析市场均衡中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让学生分析其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堂、超市、旧书市场等这些市场的供求规律,以及价格机制发挥的作用

12、,通过这些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进行社会调查。教师可以安排部分学时用于社会调查,比如,讲解要素分配理论时,让学生进行收入水平的社会调查。当然,不能过分强调调查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允许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岗位来调查,重点是引导学生能够理解收入分配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关注到这些因素在实际中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分析和解释社会实际问题。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课堂除了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可以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如课堂辩论、专题报告等。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

13、视频材料,如金砖国家、大国崛起等,当然不能用视频替代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要控制视频教学的时间与次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报告,通过聆听专家的学术报告,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引导学生关注学术的动态与前沿,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的兴趣与热情。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 微观经济学的考核多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的,考试的题型过于理论化,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改革考核体系,首先要采用多样化考核形式,重点将课程报告、社会调研报告、课堂展示与辩论等,能够反映学生应用技术水平的内容纳入到考核体系,并减少期末笔试所占的权重,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指导实际生产生活的工具,并加以灵活应用。其次,考核过程应该阶段化,不能将考核集中到期末的一次闭卷考试,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来进行考核,国外大学多以阶段性的报告来考核学生,这种在过程中来考核的方法值得借鉴。最后,考核形式与考核时间的变化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而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来推进考核形式的创新,这一定是一项任重道远,但却能够多赢的有利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